分析人士認為,普京就任以來,俄經濟形勢總體向好,內政和外交取得新進展,俄社會基本保持穩定向前的局面。因此,普京受到俄民眾的廣泛支持。
多管齊下促穩定
普京此次出任總統之前,俄羅斯國內政治氣氛一度緊張,部分反對派政黨和團體頻繁舉行抗議游行,強烈要求改革。因此,消除國內抗議浪潮、維護社會穩定,成為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宮后面臨的緊迫任務。
為此,普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進改革,包括簡化政黨登記程序,恢復地方行政長官直選、恢復國家杜馬混合選舉制、降低政黨進入議會的門檻等。
俄國家杜馬議員、經濟學博士馬爾金·沙庫姆說,得益于這些改革取得的進展,那些攻擊俄羅斯民主倒退的人失去了口實。
與此同時,普京在反腐方面頻出重拳,解除了包括原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在內的多名涉腐高官職務,并發起一輪大規模反腐行動。他還積極推動相關立法,力爭從源頭上遏制腐敗。
普京表示,在俄開展的反腐斗爭是一項長期政策。反腐工作不僅要在高層領導中進行,還應包括那些有機會進行錢財敲詐的部門工作人員,對腐敗大案的調查將進行到底,涉案人員無論擔任何職,都將受到懲罰。
密切關注經濟動向
普京就任一年來,國際市場油氣價格處于高位,這為能源出口大國俄羅斯獲得穩定的外匯收入提供了保證。俄財政收支狀況良好,外債處于合理水平,盧布匯率保持穩定。
不過,目前俄經濟發展也出現了某些令人擔憂的局面。去年下半年以來,俄經濟增速持續放緩,今年第一季度增速僅為1.1%。俄經濟發展部不久前將今年俄經濟增長預期從此前的3.6%下調至2.4%。
確保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對改善民生,維護俄社會穩定的意義不言而喻。因此,尋求遏制經濟增速下滑的良方對俄政府來說是一項緊迫任務。
俄前財政部長庫德林指出,俄羅斯能源出口驅動型經濟潛力已經發揮殆盡,為了保持經濟可持續增長,政府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減輕經濟對能源出口的過度依賴,使經濟步入創新型發展軌道。
開展大國務實合作
在對外政策方面,普京比較務實。他主導俄羅斯與美國保持“斗而不破”的關系。雖然俄美在反導問題上的分歧依然沒有化解,圍繞“馬格尼茨基法案”產生的糾紛又令兩國關系一度惡化,但是在美國波士頓發生爆炸案后,雙方承諾繼續在反恐和安全問題上開展合作,俄美關系出現回暖跡象。
在對華關系上,俄羅斯繼續推動與中國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向前發展。兩國最新簽署了關于合作共贏、深化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確定今后一個時期兩國關系發展的方向和重點合作領域,展示俄羅斯與中國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為推動雙方務實合作注入了新動力。
俄羅斯與日本的關系也有進展,雙方商定將重啟有關簽署俄日和平條約的談判。不過,分析人士指出,兩國在領土問題上分歧嚴重,因此簽署和平條約尚需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