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河縣安平鎮謝屯村農民打出橫幅,要求還農民土地
新華網石家莊5月18日電題:香河大規模違規“圈地”調查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王炳美、李松、劉敏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從2008年以來,打著城鄉統籌、建設新農村的旗號,通過“以租代征”等方式,大規模“圈占”耕地。據農民反映,政府違規圈地高達萬畝以上。記者向香河縣政府求證時,香河縣常務副縣長凌少奎承認違規、違法占用土地4000多畝。群眾反映和記者調查發現,香河大量耕地“低價”租用后,經政府層層“包裝”,改變土地用途,以高價“倒賣”給開發商用于開發。
不少農村群眾反映,自己“口糧田”被征占后,得到的補償很少,生活難以為繼。對此,“新華視點”記者深入香河縣對其違規、違法用地問題進行了調查。
違規“圈地”4000畝,農民不得不放鞭炮“護地”在香河縣渠口鎮店子務村成片良田上,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總占地面積超過500畝。周圍村民說,這些地原來都是承包地,現在被強行征用進行房地產開發。一周姓農民說:“俺家里4口人僅有3畝多地,這些地都是‘口糧田’,全家人都指望它生活,現在被征用,一畝地只給1200元‘租金’,說什么也不合理。”
類似這樣通過“以租代征”的方式征占農民承包地的做法在香河并非只此一例。村民們說,2008年5月,渠口鎮店子務村一些村民被強迫簽訂土地“流轉征用”協議,不簽者要么副業被叫停、要么被罰款。2008年11月,鉗屯鄉東延寺村農民不愿退地,3輛鏟車和70多名手帶鎬耙的工作隊員,將130多畝土地里的小麥、韭菜全部推平、埋掉。2009年5月初,安平鎮謝屯村部分村民每晚11點后就被不明身份人員砸門敲窗,逼著簽土地“流轉”協議。
店子務村農民蔡永龍說:“他們有的是辦法讓你簽:如果你有親戚在政府、醫院、學校上班的,都要回家動員拆遷,否則飯碗端不穩。”
香河縣強占耕地的做法遭到農民強烈抵制。在蔣辛屯、鉗屯等鄉鎮,農民們天天跑到自家地前看護,一遇工作組進村征地,就以放鞭炮為號,召集村民護地,有時人數高達上百人。在錢旺、安平等鄉鎮,農民定期自發組織到征用地施工現場圍門、堵路、拉橫幅。由于受到農民抵制,一些被征占的土地被迫停建,大面積荒蕪。在東延寺村農民張林家附近有300多畝地撂荒。張林說:“2008年年中,鄉政府要強占農民土地,政府和村民一直對峙,地也荒了。這些地畝產小麥七八百斤,撂荒就喪失了20多萬斤糧食生產能力,真是造孽。”
凌少奎承認,目前縣里確實存在嚴重的土地違規、違法占用。據保守估計,面積有4000多畝。其主要問題有3類:一是鄉鎮企業亂占地或亂搭亂建;二是農村土地流轉違規,部分用地出現“以租代征”問題;三是部分工業、物流園區土地利用程序不合法,在未取得土地指標的情況下,大量占用農地。
據當地群眾反映,香河縣僅在東延寺村及附近村的土地合計超過2000畝以上被征占。
耕地“以租代征” 層層包裝“變性”香河縣在違規圈占耕地過程中,“以租代征”的方式被普遍使用。所謂“以租代征”是指通過租用農民集體土地進行非農業開發,是目前規避法定的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審批的一種手段,使地方政府能在規劃計劃外擴大建設用地規模,逃避履行耕地占補平衡的義務。
在香河縣,知名房企北京萬通[簡介最新動態]在香河開發的“紫藤堡”商住樓[最新消息價格戶型點評]項目便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紫藤堡”位于香河縣安平鎮境內。據該項目售樓小姐介紹,“紫藤堡”占地約154畝,分3期建設,其中一期上百套別墅已于去年11月開盤銷售,二期、三期的別墅及花園洋房也將陸續開盤,并在明年底實現入住。
香河萬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剛告訴記者:“‘紫藤堡’項目地塊屬于國有建設用地,公司能提供完整的用地和規劃手續。”
但是當地村民卻有不同看法。他們認為,“紫藤堡”項目所在的土地原是安平鎮謝屯村104戶農民耕地“流轉”而來,被政府“以租代征”方式非法獲得,雖然現在“被合法化”,但土地來路不正。大量農民并未簽訂土地征用合同,而是和村委會簽訂的“土地流轉合同”,并明確規定年租金為1150元/畝,每畝年遞增30元。
那這些流轉耕地又是如何披上合法外衣,順利“變身”為國有建設用地的呢?記者調查發現,從耕地到國有建設用地轉變,并被商業開發的過程,歷經村委會、鎮政府、縣國土部門、縣政府層層“包裝”,歷時不到5個月。
據安平鎮政府給記者提供的《關于謝屯村土地征收開發工作的情況說明》顯示,2009年5月13日,謝屯村先后召開“兩委會”和村民代表會議,議題本來是討論土地流轉問題,在多數村民不知情的情況下,會議決議變成了同意將154畝耕地給鎮政府用于開發。其結果便是鎮政府以流轉租用的名義,對耕地實行了征占。
其后,村委會將流轉土地交由鎮政府“接管”,在群眾不知情的情況下,自行組織“土地補償完畢證明”、“土地測繪證明”等相關材料,上報縣國土部門,辦理國有土地權證,實現了土地從耕地向國有建設用地的性質、用途變更。隨后,縣政府指定香河盛達置業有限公司作為土地一級開發商對該地塊進行綜合整治。2009年10月,香河縣政府對該地塊進行招拍掛,萬通地產[簡介最新動態]以每畝60萬元的價格拍得并進行開發。
不少當地群眾反映,他們的耕地都歷經“紫藤堡”項目這樣的流程,通過“以租代征”的方式,辦理相關用地手續和批文,“變性”為國有建設用地。
少量復耕應付檢查 土地違規誰來擔責針對縣內嚴重的土地違規、違法圈占問題,香河縣國土局局長周春華說,從5月16日起,香河縣下達緊急整改通知,要求全部停止違規、違法用地現象,復耕已征用并進行工業、商業開發的土地,目前復耕面積為1000畝。針對“以租代征”的問題,香河縣要求立即停止“流轉合同不合法、流轉用途不合法”的問題,嚴禁鄉鎮、村社作為流轉主體,參與農村土地流轉。
但不少村民卻反映,縣里是看到風聲緊,就趕快應付,搞“假復耕”,一些土地把玉米種子播下去,也不深耕,用土一埋了事,玉米以后是只出苗,不長粒,應付上面檢查。
16日下午,在錢旺鄉香三公路附近一地塊上,馬達轟鳴、煙塵滾滾,5臺旋耕機正在對土地進行復耕。一個旋耕機駕駛員告訴記者:“我們復耕的地塊位于正升駕校和香河綠地集團[簡介最新動態]總部之間,有300多畝,原是準備建物流中心的。剛把地里機井、水渠拆掉,就又說要趕緊復耕,我們5臺機器一天時間就緊急推平200多畝地。但現在地里到處是石塊和水泥樁子,能種莊稼嗎?”
記者在一些征地現場看到,雖然土地被旋耕機推平了,但是被征用的土地上水泥路、地樁等不少附屬設施已修好,而且原來地里的機井、排水泵等也被填埋或拖走,即便復耕,農業生產能力也大受影響。
當地一些干部群眾質疑,國家一直強調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房地產調控政策,為什么在香河縣卻出現了如此大規模的違規、違法用地問題。在土地督察的壓力下,縣里被迫搞了點復耕,難道就可以萬事大吉嗎?當地群眾強烈要求國家有關部門調查香河縣的違規、違法用地問題,依法懲處政府相關責任人,保障農民土地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