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國節·端午】宜秀區:粽葉飄香話端午 文明集市暖人心
日期:2025-05-30 09:12:09 來源: 點擊:
安徽網安慶消息 5月27日上午,“粽香傳溫情 志愿聚民心”宜秀區文明大集市活動在大橋街道芭茅巷社區圓滿落下帷幕,這場集便民服務、文化體驗、文明宣講、關愛新就業群體于一體的綜合性活動,由宜秀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宜秀區委社會工作部、安慶市志愿服務聯合會、大橋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芭茅巷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聯合開展,區融媒體中心、大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街道綜合文化站、計生協、婦聯等參加活動,多方攜手為居民打造了一場有溫度、有深度的文明盛宴。
便民服務“接地氣”,民生關懷“有溫度”。活動現場,便民服務區早早排起了長隊,2名理發師化身“愛心使者”,根據居民的年齡和需求設計清爽發型,一上午為20余位居民群眾提供免費理發服務,讓銀發族煥發精神,讓孩子們以嶄新面貌迎接夏日;裁縫師的攤位前,針線翻飛間,破損的衣物、脫線的拉鏈、開縫的被褥一一修復,累計縫補20余件衣物,居民們紛紛感慨“老手藝解決大問題”。
醫療義診區更是暖意融融。大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們設置義診咨詢臺,免費為社區居民測血壓、血糖,發放健康宣傳折頁、普及衛生健康知識,提高居民健康意識和健康水平;安慶舒州口腔醫院的醫護團隊攜帶專業設備,為居民進行口腔檢查、齲齒篩查,并現場演示正確刷牙方法,提醒居民關注牙周健康;安慶愛爾眼科醫院的醫師團隊為居民進行視力檢測、眼底篩查,針對干眼癥、白內障等常見眼病提供診療建議,發放護眼手冊100余份。“在家門口就能讓專業醫生檢查眼睛和牙齒,太方便了!”居民姚阿姨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端午民俗“濃情聚”,傳統文化“活起來”。端午將至,包粽子主題活動成為現場最具人氣的“文化打卡點”。碧綠的粽葉、雪白的糯米、鮮紅的紅棗在桌上整齊擺放,包粽能手們現場示范,居民們圍坐在一起,一邊學習包粽技巧,一邊分享端午習俗。“先把粽葉卷成漏斗狀,放一把糯米,再加點紅棗,然后輕輕壓實……”在歡聲笑語中,一只只棱角分明的粽子陸續成型,濃濃的粽香彌漫全場。
活動特別設置了“鄰里互助”環節,工作人員將親手包好的粽子送給現場居民、新就業群體以及社區的高齡、空巢、孤寡老人,讓傳統節日不僅有“舌尖上的美味”,更有“心間的溫暖”。“平時都是我們給別人送餐,今天居然收到了組織送的粽子!”外賣騎手小李捧著還帶著溫熱的粽子,笑得有些靦腆。此次活動,區委社會工作部為20名像小李一樣在城市中奔波的順豐快遞、美團和餓了么外賣、貨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代表,準備了手工現包的愛心粽和精美的綠豆糕、鴨蛋。粽葉清香,糯米軟甜,不僅承載著傳統節俗的滋味,更蘊含著“家”的溫暖。活動現場還設置了“小哥休息站”,提供免費測量血壓、檢查視力等便民服務,讓新就業群體代表在繁忙工作中感受城市溫度。
文明新風“入人心”,多元宣傳“筑防線” 。在文明宣傳專區,多維度的主題宣傳活動同步開展,為居民送上“精神大餐”:移風易俗專區通過展板展示、發放宣傳手冊,引導居民破除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樹立綠色低碳生活理念;掃黃打非暨版權宣傳專區同步開展“護苗2025”專項行動,工作人員通過發放“綠書簽”、宣傳手冊、案例講解等方式向居民特別是青少年群體科普盜版書籍、網絡有害信息的危害,現場演示“如何識別非法出版物”“網絡舉報不良內容”等實用技巧,引導居民共同參與凈化文化市場環境,營造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氛圍。
安慶郵政分公司反詐騙宣傳攤位前,工作人員通過真實案例剖析、發放反詐手冊、互動問答等形式,向居民普及“殺豬盤”“養老詐騙”“短信陷阱”等常見騙局,傳授“不輕信、不轉賬、多核實”的防騙技巧,累計發放宣傳資料100余份,幫助中老年群體筑牢“錢袋子”安全防線。“原來詐騙手段這么多,以后接電話可得多留個心眼!”居民王大爺認真收好反詐手冊,連連點贊。
街道計生協則以“普惠托育 科學育兒”為主題開展活動,現場發放《母嬰保健》《流感防治》《公民健康66條》等宣傳手冊,手冊附卡通圖案與線上課程二維碼,吸引不少居民駐足。工作人員針對準爸媽、嬰幼兒家庭、祖輩照護者分類提供服務,用心傳遞科學育兒理念與健康知識,此次活動發放資料80余份,接待咨詢60余人次,成為集市上備受關注的暖心站點。
好人宣講“揚正氣”,榜樣力量“潤心田” 。活動特邀“安慶好人”方世梅進行微宣講,分享她數十年如一日踐行志愿服務的感人故事。作為宜秀區大橋街道葉祠社區的普通退休工人,方世梅用一件件平凡小事書寫著人間大愛:2013年,方世梅義務為葉祠小學清掃衛生間長達一年,當得知學生患白血病,她第一時間發起捐款倡議,帶頭捐出微薄工資,幫助孩子一家渡過難關;2014年,看到寒風中衣著單薄的學生鑫鑫,她凌晨三四點起床織毛衣毛褲,連續一周不顧頸脖疼痛,只為讓孩子早點穿上御寒衣物,此后更每周陪伴孩子,用關愛點亮成長之路;2020年疫情期間,她每日清晨采購食材、烹飪分裝,風雨無阻為轄區百余位老人送愛心午餐,甚至連續20天照顧腿部手術的獨居老人,用行動成為困境老人的“暖心守護者”;2022年端午,為讓80歲以上老人品嘗家鄉味,她耗時一周親手制作近1500個小籠包,挨家挨戶登門贈送,爬樓送到汗流浹背,用小包子凝聚鄰里真情。
“其實我做的都是小事,只要大家需要,我就會一直做下去。”方世梅樸實的話語讓現場掌聲不斷。居民張女士說:“她送的不是包子,是咱們社區的人情味;織的不是毛衣,是對孩子實實在在的愛。這樣的志愿服務好人就在身邊,讓我們特別感動。”
文明大集市活動現場始終洋溢著歡樂與溫情:孩子們在民俗體驗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年輕人在志愿服務中傳遞愛心,老人們在便民服務中感受社區關懷,所有人都在多元宣傳中凝聚思想共識。
文明始于心,實踐見于行。此次文明大集市活動,既是一次便民惠民的服務實踐,也是一場文明風尚的集中展示。未來,大橋街道將繼續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抓手,聯動更多社會力量,開展更多有溫度的活動,讓文明新風浸潤每一個角落,讓鄰里互助成為常態,共同繪就“文明和諧、幸福美好”的幸福畫卷!(蔡琴)
上一篇:【網絡中國節·端午】2024直秀區端午節劃龍舟觀看指南來了!
下一篇:【網絡中國節·端午】宜秀區總工會舉辦“粽葉飄香 青春傳承”端午慶祝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