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也是一種健康文明新風尚
日期:2020-08-11 10:10:58 來源: 點擊:
外出佩戴口罩,回家先洗手,親友聚餐用公筷公勺,公共場合咳嗽、打噴嚏時自覺做好遮擋……2020年以來,這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推廣普及的防疫做法、養成的健康習慣,已逐漸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成為后疫情時代的生活新常態,也形成了一種文明健康的新風尚。
全民抗疫時期,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作為“防護標配”,有效阻斷了病毒傳播,在疫情防控中起到關鍵作用。據國家衛健委的數據顯示,2020年4~6月流感患者總數同比2019年下降92%,這也算是戴口罩的“意外收獲”吧。
盡管戴口罩、勤洗手等已成為防疫常識,但仍有一些人無視疫情防控要求,頑固拒戴口罩:有人用“我沒有感染”這樣的言辭自我開脫;有人態度惡劣,辱罵在地鐵站勸導戴口罩的防控人員;有人因未戴口罩被勸止,大打出手傷害小區保安。這些惡劣行徑不僅妨礙疫情防控大局,違反相關法律,也透露出一些人公共文明意識的欠缺。4月中旬,北京市發布了首個不文明游園行為清單,其中就包括不戴口罩、扎堆聚集、隨地吐痰等13種行為。
雖然,戴口罩難免會產生一定不適感,很多人過去也沒有養成戴口罩的生活習慣。但是,為了疫情盡快平息,人人都可以在陽光下自由呼吸,犧牲當下的這點“不自由”,也是我們應有的公共意識和應盡的法律義務。戴口罩不僅是個人防護的需要,也是對他人的保護和尊重。面對前所未有的疫情危機,所有人都是休戚與共,出門佩戴口罩就是每個人對防疫最直接最實際的支持。防疫時期,你戴好了口罩,信任就掛在了臉上,別人也才會回饋給你同樣的信任。同時,全社會也要形成共同而強大的文明氛圍,讓不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的人產生“羞恥感”,在文明的凝視下養成良好健康習慣。
其實,每一次疫情的考驗,都是提升公共文明、進一步培養健康意識的契機。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健康的“鑰匙”就握在自己手里。雖然目前國內疫情防控已轉為常態化,但是疫情反彈風險始終存在,越是這樣,我們越不能放松防控。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堅持不懈,持之以恒,讓自覺佩戴口罩等抗疫過程中養成的良好習慣成為一種健康文明新風尚,始終伴隨著我們。(曉想)
(責編:許心怡、崔元苑)
來源:人民網
上一篇:什么情況下需要打破傷風針?
下一篇:夏季貪涼猛吃冷食會“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