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發布會現場獲悉,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366億元,同比增長14.1%;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5917億元,同比增長21%。
財政部表示,一季度財政收入較快增長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是價格上漲因素。今年以來,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和部分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帶動以現價計算的財政收入快速增長。二是經濟企穩向好因素。受價格回升等帶動,企業生產趨于活躍、利潤明顯增加、投資信心增強。經濟運行中積極因素增加,帶動了工業和服務業稅收增長。三是一般貿易進口價量齊升,進口總額大幅增長,帶動進口環節稅收同比增收較多,拉動全國收入增幅3個多百分點。
至于后續財政收入走勢,財政部表示,一季度收入增長有短期因素影響,后期受減稅降費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上年相關指標回升墊高基數等影響,收入增幅可能明顯回落。
財政部國庫司司長劉祝余在發布會上表示,初步判斷,一季度財政收入增長受短期增收因素影響較大,后期特別是二季度增幅可能會明顯回落。
具體原因包括:
一是價格對財政收入的拉動作用將趨于減弱。隨著3月份以后翹尾因素逐月減小,同時相關工業品供過于求的矛盾沒有根本緩解,PPI漲幅將趨于回落。1-3月PPI同比漲幅分別為6.9%、7.8%和7.6%,環比漲幅逐月回落(分別為0.8%、0.6%和0.3%)。
二是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可能會放緩。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31.5%,很大程度上是工業品價格上漲帶動,但盈利情況改善主要集中在上游能源原材料行業。上游行業產品價格上漲抬高了部分中下游行業成本,利潤空間將受到一定程度擠壓。
三是減稅降費政策效應將進一步顯現。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后,增值稅抵扣鏈條不斷完善,企業對新稅制的適應性逐漸增強,抵扣會越來越充分,減稅效應將更加明顯。按照國務院部署,今年將進一步減稅降費,全年再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涉企收費約2000億元。這將在后期形成更多財政減收。
四是去年收入基數影響。2016年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前,各地普遍加大對相關行業稅收的清繳力度,4、5月份收入基數顯著抬高,制約今年二季度收入增長。
此外,一季度土地出讓收入增幅也較快。一季度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9486億元,同比增長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