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關系越來越好
“習近平主席訪問蒙古國期間,兩國簽署了很多經濟方面的合作協議。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合作,蒙古國的經濟也會加快發展,各個行業都會從中受益。”蒙古國小伙子恩赫圖勒站在自家的汽車配件商店前對本報記者說。
恩赫圖勒剛剛從蒙古國國立大學中文系畢業,專業是蒙漢翻譯,平時在一家中國企業上班,其他時間還幫母親打理家里的商店。商店有兩間門面房、8名店員,主要銷售重型機械車輛的配件。
恩赫圖勒的母親告訴記者,商店銷售的汽車配件都是從中國進口的,“店面雖小,但每月能有三四萬元人民幣的利潤”。蒙古國的主要經濟支柱是礦業,大部分礦產品銷售到中國市場。“中國需求量大的時候,礦業企業運營得好、汽車配件需求量大,我們的生意就好。而如果中國需求量少,采礦量減少,蒙古國的一些工廠產量就下滑甚至停工,我們的生意也跟著蕭條。不僅我們,很多蒙古國的企業都期待蒙中之間的貿易量能繼續上升,經濟合作更加深入,我們蒙古國的老百姓也能切身享受到兩國經貿合作帶來的益處。”
恩赫圖勒充滿憧憬地說:“中國和蒙古國的關系越來越好,我們家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所有人都期望這種互惠互利的經濟合作。習近平主席訪問蒙古國后,兩國民眾之間會更親密,經濟聯系會更緊密。”
中國作用更加重要
蒙古國《新聞報》記者納穆恩對本報記者說,她十分關注習近平主席此次對蒙古國的訪問。習主席表示“好鄰居金不換”,蒙古國人民對此十分贊同。納穆恩說,多年來,中國一直是蒙古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資來源國,在蒙古國可以很方便地買到中國的商品,蒙古國的很多產品也出口到中國,這讓兩國人民受益。隨著經濟不斷發展,蒙中兩國還有很大的合作空間。此次訪問期間,兩國簽訂的一系列合作協議將對蒙中兩國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蒙語組外國專家蘇達對本報記者表示,蒙古國各界人士都對此次習主席的訪問表示熱烈的歡迎和高度的重視。習主席此次訪問意義重大,一方面進一步加強了蒙中兩國傳統友好關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動東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另外,此次訪問大力促進了兩國在經貿領域的務實合作。
巴西環球網報道稱,中國對蒙古國的經濟至關重要,目前中國是蒙古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同時也是蒙古國的第一大投資來源國。近年來,西方在蒙古國礦業領域的投資驟降,蒙古國正在轉向中國等國以支撐其經濟發展。對蒙古國經濟而言,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日本國際貿易投資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江原規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蒙兩國是鄰國,中國擁有市場、技術和資金,而蒙古國擁有資源,兩國經濟互補性很強。習主席在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的演講中提到“好鄰居金不換”,這表明中國愿意在各個領域進一步鞏固與蒙古國的關系。蒙古國總統也表明對中國所倡導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積極姿態。
地區合作不斷深化
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朝韓與蒙古國分部主任亞歷山大·沃倫佐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蒙古國是中國的重要鄰國,雙方擁有漫長的邊界線,而且蒙古國資源豐富,地理位置重要,中蒙兩國開展政治和經濟合作的潛力巨大。在習主席此訪中,中蒙建立了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雙方在政治、經貿、地區合作等諸多問題上達成一致,這不僅為中蒙關系再上一個新臺階奠定了基礎,也對東北亞地區的安全與穩定有著重要意義。沃倫佐夫相信,習主席此訪將推動中國與鄰國建立更加良好的關系。
南非約翰內斯堡市議會多數黨領袖辦公室研究員卡拉波·拉馬胡納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和蒙古國之間的經濟互補性較強,雙方的合作潛力大。未來中蒙兩國之間經貿合作的不斷深化和拓展還將會進一步惠及兩國人民,并為整個東北亞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
巴基斯坦時事評論員安薩爾·巴蒂表示,習主席此訪將加強中蒙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能源等方面的合作,鞏固兩國關系、加強戰略互信,推動雙方經貿往來,也為南南合作樹立了典范。通過此次訪問,中國再次向世界證明了其睦鄰友好、合作共贏的方針,雙方在共贏基礎上開展合作將給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有利于維護整個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泰國《新中原報》社長林宏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習主席在訪問蒙古國時提出,中國開展對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將堅持正確義利觀,不搞我贏你輸、我多你少,在一些具體項目上將照顧對方利益,這是推動睦鄰友好關系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體現。
尼泊爾《每周鏡報》總編輯普瑞姆·潘特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按照親、誠、惠、容的理念發展同鄰國關系,相互尊重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相互尊重彼此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互不干涉內政。習近平主席對蒙古國的訪問再次表明,中國歡迎周邊國家從中國的增長、發展和繁榮中獲益。
(本報記者孫廣勇、楊濤、陳尚文、顏歡、劉軍國、謝亞宏、倪濤、楊迅、楊謳、呂鵬飛、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