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種樹,山下種花,安慶市宜秀區桃元村以生態建設為基礎,現代農業路越走越寬。村民們說——
不光“賣樹”,還要請城里人來“看樹”
本報通訊員 陳秀根本報記者 胡勁松
12月16日,記者來到桃元村。冬雨之后,村民房前屋后,成片香樟蒼翠欲滴;路旁大棚里,鮮花爭奇斗艷。村總支書記黃自祥正在村林場與場長舒明義商量明年林木花卉發展計劃。
“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凸顯黨和國家對生態建設的高度重視。作為城市近郊,我們堅決不走亂砍濫伐的老路,要通過發展花卉苗木產業,讓農民發家致富的同時,自覺支持城市生態建設。 ”黃自祥說。
“桃元村有6000多畝山場,生態一直很好。老‘安慶十二景’中,我們村就占了‘十里杏花’、‘龍山曉黛’兩景。村總支通過學習討論,都覺得十八大提出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為桃元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舒明義告訴記者。
眼下最要緊的是加強冬季森林防火,全村群眾輪流巡邏防火。連續幾天陰雨,火險下降了不少,大家才稍微輕松了一些。為了保護好這片山林資源,村里自1963年開始建林場,植樹造林,組建專職護林隊伍,負責防范山林火災,防范村民亂砍亂伐,為桃元保留了寶貴的生態資源。黃自祥說,桃元村原來也是砍樹賣樹、搞村辦工業,對環境影響太大,群眾有意見。現在,該村主動關閉了2個鐵礦、4個采石廠和1個輪窯廠,同時大力實施村莊整治工程,組織村民發展油茶、楊梅等經濟林,讓山場變成綠色銀行,走綠色發展之路。
站在桃元村林場向北望去,是一片綠蔥蔥的苗圃。苗圃負責人朱慶文在給苗木整形修剪。老朱的苗圃有400多畝,種植成片的香樟樹、桂花和紫薇、柑桔等幾十個品種。 “苗圃生意一直火爆,每年產值600萬元。十八大提出要建設美麗中國,以后大家會更重視綠化,我的基地還要擴大規模。 ”在朱慶文的影響和帶動下,桃元村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比鄰城市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種植和養殖業,全村涌現出一批花卉、苗木種植大戶和養豬、養鴨、養雞大戶。
40歲的潘芳和丈夫承包了5畝地,從事花卉種植。她家的大棚里,月季綻放,文竹斗艷。潘芳從事花卉種植10多年,年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俗話說,靠山吃山。那時就知道從山上砍樹燒柴,越‘吃’越窮。現在‘吃’法一變,收入也變了。 ”潘芳說。
目前,桃元村從事特色種植養殖的農戶占一半左右,種植養殖業每年給村民創造近億元的收入。 “前幾年發生松材蟲病,許多樹木病死,大伙都不敢種樹。如今,種樹就是養大錢,他們嘗到了造林的甜頭,主動性可高了,每年增加林場約300畝。下一步,村里計劃發展城郊休閑生態旅游。以后,我們不光向市民‘賣樹’,還要請城里人來‘看樹’。”黃自祥自豪地說。(12月25日安徽日報二版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