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6w2cq"><pre id="6w2cq"></pre></ul>
    • <strike id="6w2cq"></strike>
      <samp id="6w2cq"></samp>
    • 首頁 > 新聞 > 國內新聞 > 正文

      省文化體制改革綜述:敢為人先的"文化探路"

      日期:2012-12-18 10:57:16   來源:   點擊:

        “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地區、先進企業”、“首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優秀企業”,在這些重量級評選中,皖軍身影頻現,入選數量位居前列;安徽民樂在維也納金色大廳奏響,話劇《萬世根本》、電影《農民工》等一批精品力作叫響全國,梅花獎、金百合獎在江淮大地競相綻放;廣播電視“村村通”、農家書屋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列入省級民生工程加速推進……

        身處中部的安徽,并沒有區位、政策、資本諸多優勢,為什么能在文化發展上捷報頻傳,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躋身全國第一方陣?答案是敢為人先的改革與創新,是敢破常規的勇氣和魄力,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大膽探索,開啟了文化發展繁榮的新局面。

        醒得早起得快早改早主動

        在今年8月中旬召開的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經驗交流會上,安徽省蕪湖市、安徽出版集團、安徽新華發行集團分獲“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地區”、“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企業”榮譽稱號。其中,蕪湖市、安徽出版集團在大會上做了經驗交流發言,向全國介紹“安徽經驗”。一省有兩家代表在會上發言,成為本次大會的一大亮點。

        “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發展的新局面。 ”曾經誕生了“大包干”和農村稅費改革的安徽,對于這句話有著深刻的理解。

        2003年,全國首批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啟動,安徽并不在其中。是等一等,看一看?還是自加壓力,自求發展?安徽,選擇了后者。

        改革首先從出版發行領域突破,隨后,合肥、蕪湖、安慶、淮北等市以及安徽日報報業集團、省直演藝院團等單位開始“自主試點”。

        “文化體制改革是一場攻堅戰。 ”安徽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省文化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臧世凱深有感觸地說,“實踐表明,黨委、政府在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事業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

        推進改革,規劃先行。安徽省委、省政府把文化發展納入“四位一體”總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提出建設文化強省的發展戰略。文化產業被列入安徽省重點發展的八大支柱產業之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每年都被列入省委常委會的工作要點,列入省政府工作報告,《2010年安徽省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綱要》、《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等發展舉措相繼出臺。在全省上下奮發有為、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的關鍵時刻,安徽省委、省政府于今年8月28日正式出臺《關于加快建設文化強省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到‘十二五’末,全省文化發展主要指標、文化事業整體水平、文化產業綜合實力處于中西部領先水平,部分行業和領域位居全國前列的奮斗目標”。新一輪文化建設的奮進號角在江淮大地嘹亮吹響!

        推進改革,重在破題。文化體制改革涉及面廣、系統性強,僅靠相關部門和文化企業是難以推進的。如安徽出版集團重組科大創新,涉及許多部門和企業,省委、省政府堅決推動,打破條塊分割,進行資源整合,平衡各方利益,破解瓶頸難點。 “這幾年間,哪怕退一小步,都不會有現在的好局面。 ”出版集團董事長王亞非說。

        推進改革,保障跟進。在社保、土地、稅收、財政扶持等四個方面,安徽的文化事業單位均享有“特殊政策”。如文化事業單位在轉企改制中,原劃撥土地使用權處置上,凡屬于公益性文化設施用地的,可繼續保留行政劃撥方式;采取出讓和租賃方式處置的,其土地出讓金和租金可作為國家資本金,用于職工安置分流;以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入股)的,可以作為國有資本金注入轉制企業。在稅收優惠政策方面,僅2006年至2008年,全省轉制單位和新辦文化企業減免的各類稅收就高達7.05億元。 “政策扶持,為我們解了后顧之憂,改制后的企業得以輕裝上陣,大展拳腳。 ”蕪湖市藝術劇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承憲說。

        “文化體制改革剛剛啟動時,地市很多同志不理解,仍然習慣于‘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傳統思維,習慣于用計劃經濟手段管文化、辦文化。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文化事業和產業的繁榮發展,大家漸漸認識到,文化不僅屬于觀念形態范疇,還是資源和資本,是現實競爭力,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和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抓手。 ”安徽省文化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相關同志介紹說。

        “實踐表明,改革難,不是難在基層、難在群眾,往往是難在上面、難在領導。要在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上有作為、敢作為,領導干部首先要從過去‘就文化抓文化’的思維模式中解放出來,樹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新文化觀,并切實采取措施破除改革發展障礙。 ”臧世凱表示,當前,安徽省文化體制改革正處于在面上展開、向縱深發展的關鍵時期,進入破解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攻堅階段,各地領導干部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既做改革的倡導者、組織者,又當改革的先行者、實踐者。

        破堅冰勇創新求變求發展

        與試點地區同步推進,安徽文化體制改革沒有現成的路徑可循。如何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場主體?文化事業單位如何深化改革,增強文化服務能力?發展文化產業的人才、資金“瓶頸”如何突破?我省大膽探索,敢破常規,敢闖新路,書寫了一個又一個“第一”,創造了獨特的“安徽現象”。

        安徽日報報業集團積極探索宣傳業務與經營業務“兩分開”,辦報水平“在全國處在第一方陣”;經營方面,與大型跨國傳媒集團南非米拉德集團合作,組建新安傳媒有限公司,是全國第一個黨報集團中外合作項目,被譽為“文化產業跨洋合作的創舉”;覆蓋全省的徽風書報亭,方便了讀者、擴大了發行、增加了就業,不僅成為黨報集團擴大輿論宣傳、延伸報業產業鏈的重要陣地,同時也為各地下崗職工再就業提供了嶄新平臺。目前,集團正積極推進發行體制改革,首選阜陽、亳州、六安、淮南四市,試點自辦發行,探索黨報黨刊發行新模式。

        安徽出版集團充分考慮人員利益,平穩推進轉企改制,是全國第一家集團組建同時完成轉企改制的出版企業;重組科大創新,成立“時代出版”,成為我國新聞出版領域第一家真正的主業整體上市企業;在全國文化產業中第一個發行銀行債券;擁有全國文化企業第一個保稅倉庫;全國第一個“走出去”興建印刷企業;2008年版權輸出數量位居全國第一;擁有全國第一個出版傳媒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安徽新華發行集團在全國首創“鄉村便民店”,將產業和事業一起辦,把經營和公益一起推進,既銷售了圖書,又服務了群眾;在產權交易方式上大膽創新,建立國有控股、產權多元的混合所有制,是全國最早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圖書發行企業之一。 9月21日,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首發上市申請順利通過中國證監會發審會審核,即將成為全國新華書店系統第一家在境內整體首發上市的企業。

        將文化產業作為獨立板塊參加徽商大會赴香港招商,開啟了國內文化產業境外招商的先河。充分利用境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引智引資,借力發展,安徽的文化招商別具一格。

        通過銀企對接會,為文化企業和金融機構“牽線搭橋”,融資近120億元;與中國農行總行簽署合作協議,獲得未來五年200億元授信;發行企業債券、參股商業銀行,全新的文化投融資體系初步建立,發展文化產業的資金“瓶頸”正得到有效解決。

        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在文化產業發展中大膽借鑒國有企業改革先進經驗,股份制改造、并購重組、首發上市等資本運作“精彩紛呈”,“保稅倉庫”、“凈資產收益率”等專業性強的經濟術語和經濟名詞成為文化企業員工耳熟能詳的話語。

        財政、稅收、海關、勞動保障等部門主動跟進,上門服務,為文化體制改革“護航”,確保扶持政策落實到位。

        在2007年和2008年中宣部編發的《文化體制改革案例選編》中,安徽省分別入選7例和8例,居全國前列。

        “安徽省文化體制改革工作‘總體推進,走在了全國前列’,試點地區‘重點突破,完成了階段任務’。安徽的文化體制是早改、快改、真改,改得好,改出了生機,改出了成效。 ”4月13日至15日,中央文化體制改革督查組在皖督查期間,對我省文化體制改革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釋潛能激活力真改真受益

        一步步推進改革進程,一天天積聚文化力量,安徽文化體制改革健步向前,釋放出無限活力。

        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合肥、蕪湖、安慶、亳州四市以及休寧、績溪等縣(市),將文化、廣電、新聞出版“三局合一”,實行了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執法層次減少了,執法效率提高了。今年,這些地方文化市場專項行動打出的“組合拳”,與往年各自為政的“散拳”相比顯得格外有力。

        “劇院成為市場主體,生存壓力變為競爭動力。多演多得、優演優酬、不演不得。 ”這是蕪湖藝術劇院藝術編導吳潔的真切感受。2004年,蕪湖市整合市屬4家劇團資源,成立國有獨資的蕪湖市藝術劇院。 “事轉企”,帶來的是藝術生產力的大解放。論資排輩被打破,演員只要有“真玩意兒”,就能被破格任用,一大批年輕演員脫穎而出。更為可喜的是,藝術創作的參照系由獲獎變為市場,劇院開始真正把藝術作品當作產品來打造。 2008年,該院創下全年演出186場的歷史紀錄,收入攀升到205萬元,年演出場數和收入額分別是改革前的5倍和20倍。

        成功承辦首屆中國國際動漫創意產業交易會,重組科大創新、成為文化產業戰略投資者,大力拓展海外貿易……自2005年組建以來,出版集團在業界屢有驚人之舉,用一名普通員工的話說,這些事原本想都不敢想。集團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43億元、利潤3.2億元,總資產近80億元,分別是三年前組建時的4.27倍、4.71倍和6倍。今年,集團改革舉措不斷,相繼重組安徽中國旅行社,與讀者出版集團、中國藝術研究院、聯合出版集團、雅昌企業集團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跨行業、跨區域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改革將一個捧著鐵飯碗、有惰性的國營老店全面推向了市場,員工有了危機感,增強了市場意識和競爭意識,集團開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主體。”新華發行集團董事長倪志敏說。在2007年中國企業500強評比中,集團資產利潤率居全國文化企業之首。2008年,集團成功引進5家戰略投資者,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實現銷售碼洋53.17億元、利潤2.27億元,分別是組建時的2.02倍、2.88倍,資產總額達33.63億元,進入全國同行業5強。今年,集團先后與南京、重慶等地國有和民營發行企業簽訂合作協議,進入跨區域合作發展的新階段。

        乘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春風,安徽文化產業發展繁花盛開,碩果累累。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連續四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在去年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仍然逆勢上揚,增加值達260億元,首次超過汽車工業。今年1月至9月,省屬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2.40億元,同比增長24.7%;實現利潤總額4.38億元,同比增長15.1%。2009年,列入省“861”行動計劃的文化產業項目達251個,總投資1209.21億元,當年計劃投資86.94億元,分別是2004年省“861”行動計劃實施伊始的10倍、8.6倍和6.3倍。 “經營管理人才”、“傳媒高新技術人才”的培養納入宣傳戰線人才工程建設,近年來,累計從系統外引進人才1700多人……

        改革無終點,創新無止境。安徽文化體制改革正在面上展開、向縱深發展,努力走出一條堅持正確方向、體現時代要求、展示徽風皖韻的文化發展之路!(李躍波)

      上一篇:創先爭優活動官方網站正式開通

      下一篇:重慶長壽區原副區長林家鶴因受賄受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结衣无内裤护士| 色三级大全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电影中文字幕| 一级片在线视频| 日本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青草亚洲AV无码麻豆| 欧美性色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无码色欲|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 |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资源站| 国产精品一级毛片不收费| 538在线精品| 国产麻豆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a级日本高清免费看| 好吊色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 一级黄色免费大片|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小说 | 99热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 两个小孩一起差差| 成年人免费的视频|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无码内射 | 伊人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 午夜宅男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网 |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给合综合久久|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www电影| 亚洲va欧美va| 校园放荡三个女同学|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欧洲成人爽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大香大香|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狠狠色综合伊人|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久久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