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簽訂了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60年來,在中央的特殊關心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經濟總量翻了上百倍,創造了六十年越千年的人間奇跡。
權威數據表明:1951年,西藏生產總值僅有1.29億元,2010年達到507.4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51年增長了111.8倍。
舊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嚴重滯后,廣大農奴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民主改革后,西藏各族人民的創造力得到解放,經濟建設開始起步。改革開放后,西藏經濟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十一五”期間,西藏保持了跨越式發展的強勁勢頭,5年中,生產總值先后跨上300億元、400億元、500億元三大臺階,由2005年的248.8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507.46億元,增長79.5%,年均增長12.4%,延續了進入新世紀以來西藏經濟增長速度保持12%以上的良好態勢。
60年來,中央先后召開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出臺了一系列扶持西藏發展的特殊政策,并于上世紀90年代開始啟動對口支援西藏工作,實施了一大批旨在改善西藏基礎設施和群眾生活的重點工程,為西藏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奠定了基礎。
前兩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幫助西藏理清了經濟發展思路。在實行一系列特殊優惠政策的同時,中央決定全國9省市援助西藏建設43項工程,一批批項目的建成,使長期以來“靠天種地、望天養畜”的狀況得到明顯改善,西藏第一次有了現代化的建筑,自治區財政也結束了長達16年的負增長。
上世紀90年代,中央召開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定投資48.6億元、由中央和各省市援助建設62項工程。這場規模空前的建設浪潮,使西藏的生產力持續發展,糧油肉基本實現自給,全區大部分農牧民實現了溫飽。
進入本世紀初,中央召開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定全國支援西藏建設117個項目,建成了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林芝機場等一大批重點工程,大大緩解了基礎設施對西藏跨越式發展的瓶頸制約。從此,西藏走上了一條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實施了“一產上水平、二產抓重點、三產大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
2010年中央召開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進一步明確對口支援各省市每年拿出地方可支配收入的千分之一來支持西藏,中央和各兄弟省市援藏規模和力度創下了歷史之最。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又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根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西藏自治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同期增長19.8%,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態勢,“十二五”開局之年迎來了“開門紅”。
目前,中央投資依然是西藏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引擎”。“十一五”期間的188個重點項目,國家投資就達1378億元,項目覆蓋了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包括交通、能源、水利、農牧業、教育、衛生等,其中大多數是改善民生的惠民工程和陽光工程。今年西藏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將突破520億元,全年國家投資將達到260億元,創歷史新高。
一批旨在推動西藏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改善民生的重點工程正在建設當中,西藏“十一五”電力重點項目--林芝巴河老虎嘴水電站日前正式落閘蓄水,即將并網發電。青藏鐵路延伸線--拉日鐵路、青藏電力聯網工程、總裝機容量達100兆瓦的西藏最大光伏電站項目等一大批重點工程相繼開工建設,有的工程將于年內投入運營。
西藏正結合自身發展特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其中特色優勢產業正成為提高自我發展能力的重要產業,“造血”能力日益提高。“十一五”期間,西藏抓住優勢礦產業、藏藥業、民族手工業、特色旅游業、特色農牧業和綠色食(飲)品業六個特色產業,著力打造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高原特色品牌。其中,旅游業成為西藏特色優勢產業中發展速度最快的產業。2010年,西藏接待國內外游客達670萬人次,比2005年增長2.7倍。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外開放領域的不斷深入,西藏區位優勢正日益凸顯。對內,西藏與滇川青等省區積極打造茶馬古道和大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圈建設;對外,西藏積極打造我國南亞陸路貿易大通道,成為我國與南亞國家之間的通商要道。
“十二五”期間,西藏將著重轉變發展方式、著力改善民生、狠抓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確保到2020年與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記者拉巴次仁、秦交鋒、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