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高社區治理水平,增強居民群眾的歸屬感、認同感、凝聚力,大橋街道橋北社區以社區“書記項目”為抓手,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充分挖掘利用社區資源稟賦,積極踐行“民呼我應、民呼我為”機制,以實際行動助推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走訪收集早謀劃,群眾實事我來辦。橋北社區光彩商務花園小區自投入使用以來,至今已有十多年,小區內監控設備不全,存在安全隱患,難以滿足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現實需求。橋北社區黨委立即成立以黨委書記為組長的工作小組,迅速開展走訪、召開業主代表會議,收集小區監控盲區、車輛亂停亂放、不文明養犬等一系列問題。通過開展“群眾實事我來辦”專題活動,將“電子眼”守護居民“頭頂身邊安全”項目納入社區治理重點工作之中。
雙方傾力共合作,紅色力量齊聚集。為扎實做好群眾關心的大小事,提高居民安全感,橋北社區黨委堅持黨建引領,聯合物業公司實地勘察監控點位及設施設備情況,在就監控安裝數量、點位等問題向居民代表征詢意見和建議后,對小區內的所有監控設施進行全面更新升級,實現外圍路面、小區進出口等區域全方位無死角覆蓋,得到小區居民的一致好評。
社區治理上新階,群眾安全有加護。8月底,20臺全新“電子保安”正式啟用,網絡也同步接入。24小時、無死角、全覆蓋的電子監控系統,在居民的頭頂上撐起一把“保護傘”,守護居民“頭頂上的安全”,通過建設全新監控系統邁出小區智慧化的第一步,讓居民切實體驗到前沿科技帶來的新生活。“安裝新監控是好事,我的心里更踏實了,我和鄰居們都支持,希望我們的社區越來越安全,越來越好。”小區居民衛大爺高興地說。
提升服務效能,擦亮為民服務底色,橋北社區黨委通過走訪征集問題、合作化解難題,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為守護平安社區奠定了良好基層,在群眾訴求驅動下,走出了社區基層治理新途徑。(楊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