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6w2cq"><pre id="6w2cq"></pre></ul>
    • <strike id="6w2cq"></strike>
      <samp id="6w2cq"></samp>
    • 首頁 > 文化教育 > 正文

      賽教融合開辟育人新空間

      日期:2023-09-06 10:00:01   來源:   點擊:
        近日,由北京師范大學(以下簡稱北師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聯合主辦的第六屆全球未來教育設計大賽總決賽在北師大昌平校區舉辦。其中,大學生賽道的總決賽共持續三天,111位來自各國多所高校的大學生組成20支參賽隊伍,展示教學創新設計方案并展開角逐,最終由來自高校、科研機構以及企業的專家進行點評和頒獎。
       
        大賽指導委員會主席、北師大原副校長陳光巨介紹,此次大賽由大學生和中小學教師兩條賽道構成,大學生賽道是大賽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北師大學生是參加大學生賽道的主力軍,共有3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踴躍報名參賽。
       
        賽教融合是指將競賽與傳統的教育融合起來,使競賽成為學生學習的有益補充和拓展。通過賽教融合,可以更好地發揮競賽的作用,讓學生具備更全面的能力和素質,比如科學思維、創新意識、合作精神等。與傳統教育相比,競賽更注重實踐和實踐成果的評價,更關注學生動手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此前,部分業界人士認為,與職業教育相比,賽教融合、以賽促教的教育理念在學術性、理論性較強的高等教育領域仍有待加強。然而,近年來高校學科競賽接二連三、漸入佳境,賽教融合開辟出越來越廣闊的育人空間。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手段
       
        早在2007年發布的《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中,我國就明確要將開展大學生競賽活動作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手段。對于高校來說,賽教融合既是“新形式”,也是“老方法”。
       
        今年4月,東南大學舉辦了第二十屆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這項賽事由東南大學于2003年發起并主辦,已有足足二十年的歷史。
       
        記者了解到,該賽事最初僅面向南京及周邊地區高校研究生,但20年來大賽不斷升級擴容,現已成為面向全國在讀研究生舉辦的大型科技競賽活動。在過去20年間,競賽累計吸引了超35萬名研究生參賽。2013年舉辦的第十屆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共有3884支隊伍參賽,到如今第二十屆賽事,已有20674支來自全國各地的隊伍參賽。
       
        在工程領域,數學建模是一項需要高超技巧的工作。在企業生產實踐當中,許多問題并沒有現成的答案,需要工程技術人員利用數學建模的方法,把一些工程問題轉換成數學問題,再得出可用于工程的結論。“作為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的承辦單位,東南大學鼓勵學生積極參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建,爭取實現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重大突破。”東南大學副校長孫立濤表示,舉辦數學建模競賽在培養工程領域高層次創新型人才、推動產學研合作、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提升研究生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相比有著20年歷史的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全球未來教育設計大賽更“年輕”一些。陳光巨介紹,該賽事源于2017年北師大開設的《設計與學習》課程,課程為學生提供了教育理論、新興科技、設計思維等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設計思維,提升學生創新設計能力,為學生解決復雜問題提供知識和技能儲備。在此基礎上,北師大于2018年創辦了全球未來教育設計大賽,幫助學生從全球視角出發,應用所學知識去思考和解決教育問題。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系研究工作組2022年發布的報告表明,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競賽項目具有數量多、領域廣的特點。在該報告考察的56項賽事當中,影響力較大的競賽有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等。這些賽事知名度高、社會影響力大,對廣大高校學子有著一定的吸引力。
       
        有助于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
       
        “賽教融合為人才培養開辟了一個嶄新的視角,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增強了學習動力,讓學生更貼近實際教育場景,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陳光巨結合自己的辦賽經驗介紹說。
       
        在北師大,賽教融合已經成為一種成熟的育人模式。除了全球未來教育設計大賽,北師大還舉辦了未來教師素質大賽(以下簡稱未教賽)等賽事。目前,未教賽已經連續舉辦23屆。
       
        自2017年起,北師大還將未教賽模式推廣到全國高等師范院校,著力打造全國性賽教融合平臺,發揮北師大在教育師范院校當中的引領示范作用。
       
        “以賽促教不是理工科的專利,它對‘新文科’建設也有重要推動作用。人文社科不排斥競賽,其需要競賽,也適合以競賽育高層次人才。”陳光巨強調,智能時代社會變遷快速,各類技術日新月異,要讓文科學生適應新的環境,把書本知識轉化成實際能力,競賽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之一。
       
        陳光巨介紹,“新文科”注重對接社會需求、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強調學科交叉融合、強調培養學生和研究者對于時代性、現實性問題的理論洞察力、理性思維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在教育領域,競賽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合作精神和實踐本領的同時,還能幫助高校探索智能時代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智能技術條件下課程建設和教學模式的新路徑。
       
        對于大學生來說,參賽的意義遠不止于“綜測加分”。大學生可以在競賽當中實現創意、創造價值、并磨煉自身技能、提升思維能力。東南大學黨委研工部副部長張曉堅介紹,以數模競賽為例,這一競賽的內容具有開放性,需要用數學的工具來解決實際問題,又涉及多個學科的知識,因此特別需要交叉學科來共同參與。“幾乎所有學科門類都可以參加數模競賽,參加者也能得到多學科的能力提升,這對于培養創新性的交叉學科思維具有重要意義。”張曉堅說。
       
        還應注重多方面資源聯動
       
        談及賽教融合的未來拓展方向,陳光巨表示,第六屆全球未來教育設計大賽設立的五大評審標準“問題意識、創新精神、科教融合、應用前景、呈現表達”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這五個維度出發,可以讓賽事的整體設計更加貼合學生需求,進一步幫助學生提升專業素養。
       
        “相比理工科,人文社科領域的賽教融合各有特點。我們需要格外注意不同學科之間的合作,促進知識的交叉融合。此外,賽教融合不僅要關注競賽,更要關注教育。賽教融合視角下,學校層面需要對人才培養方案中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以競賽的思維和模式促成教學上的革新。”陳光巨說。
       
        在陳光巨看來,競賽在高等教育當中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要通過賽教融合提升育人質量,就得注重各方面資源的聯動,包括相關政策支持、校企協作、多學科協同教研、跨學科學習、新實踐場景建設等。賽教融合需要優質的課堂支撐,其成果也需要在實踐中進行檢驗,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價值。
       
        “我們將進一步拓寬賽教融合場景,構建多樣化的新型教學時空,也會結合數字技術和教育理論,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希望青年學子能夠擁有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好地應對未來教育的挑戰。”陳光巨說。(記者 孫明源)
       
      (責編:李依環、李昉)
      來源:人民網

      上一篇:讓青少年在“行走的課堂”中真正有所收獲(快評)

      下一篇:躬耕教壇顯初心 強國有我志不渝 ——致敬2023年“最美教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国内自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三年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完整版中文| 日本欧美韩国专区| 九九视频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性69式xxxx护士| 亚洲精选在线观看| 男女啪啪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卡2卡3卡4卡网站免费 | 都市春色校园另类|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国产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99re在线视频播放| 天堂а√中文最新版在线| а√天堂中文资源| 小小的日本三电影免费观看| 中文国产在线观看| 新木乃伊电影免费观看完整版| 久久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日韩大片观看网址|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12|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888米奇视频| 北条麻妃在线一区二区| 91九色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精品k频道在线看| 呦交小u女国产秘密入口| 妲己高h荡肉呻吟np| 中文字幕丰满伦子无码| 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 久久久亚洲av波多野结衣| 日本卡一卡二新区| 久久免费的精品国产V∧ | 又湿又紧又大又爽a视频国产| 色吊丝在线永久观看最新版本| 国产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 色与欲影视天天看综合网|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