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宜秀】螺山村“靠水吃水”走上致富路
日期:2020-12-04 08:55:46 來源: 點擊:
在楊橋鎮螺山村“皖江水鄉園”,張啟霞夫婦在這務工,夫妻倆一個月有6000元的收入。從他們家到水鄉園2分鐘路程,工作之余還能照顧到家里,收入跟外面打工差不多,夫妻倆日子越過越紅火。邊緣戶李玉峰在這里務工,每個月3500元收入,家里經濟狀況逐漸好轉。2019年以50萬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入股安慶清水灣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實施的“皖江水鄉園”項目,為村集體帶來10.5萬元收益,帶動除五保戶以外的5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戶均增收達到1200元。
螺山村地貌特殊,若干小島或單獨或連片“生”在破罡湖里,屬典型丘陵地貌,山在水中,水在山中。當水資源豐富,養殖條件好,以前坐擁“金山銀山”,卻沒有實現致富。為了變“金山銀山”為真金白銀,實現脫貧致富,螺山村以產業為依托,力求做好產業扶貧這篇“大文章”,讓富民的產業興起來,讓百姓的腰包鼓起來,緊緊抓住上級惠農支農政策和產業扶貧的契機,通過政策激勵,資金扶持,積極培養龍頭企業和中介服務組織,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示范帶動基地、園區,即: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基地、東風湖河蟹生態養殖示范基地和集特色水產品養殖、旅游、觀光、農耕體驗、示范帶動為一體的皖江水鄉現代農業示范園。如今螺山村涌現出了一批有帶動力強、輻射面廣的合作社,一批特色種養業產業開始初現規模。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從單一的種養業逐步向稻漁綜合種養、特色水產品養殖等多元化發展(該項目運行模式為村委會主導,由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老百姓土地流轉,實施“稻蝦共生”項目、東風湖河蟹生態養殖項目,2018年棗樹灣精養魚糖項目,2020年皖江水鄉園名特優養殖示范基地建設等項目總投資:415.44萬元,實現村集體經濟年增收44.7萬元,真正做到了靠水吃水,形成了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模式,解決當地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葉帥)
上一篇:【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宜秀】共筑小康夢 攜手同脫貧
下一篇:【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宜秀】新新社區:發展生態休閑農業 打造“一村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