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28日電(劉葉婷、崔越) 5月28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在近兩個小時的時間內,李克強總理回答了中外記者11個問題,其中7個由境外媒體提出,充分體現出疫情當下國際社會對中國治理方案的高度關注。
中國經濟怎么恢復?中美關系何去何從?中國將如何為下行的世界經濟注入活力?針對中外媒體的關切,李克強總理娓娓應答,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展示中國方案。
——中國經濟如何恢復
“發展還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和基礎”
疫情“黑天鵝”突襲,各國經濟發展被迫按下“暫停鍵”。后疫情時代,如何重啟經濟恢復發展成為擺在各國政府面前的首道難題。在此次記者會上,路透社記者單刀直入,直言中國經濟首次出現了幾十年來的收縮,然而中國政府出臺的財政措施低于一些經濟學家的預期,并且今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設定GDP增速目標。他詢問,“未來中國是否會出臺更大規模的刺激措施”,表達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如何恢復經濟的關切。
對此,李克強總理沒有回避當前中國經濟恢復所面臨的難題。他表示,今年我們沒有確定GDP增長的量化指標,這也是實事求是的。但是我們確定了保居民就業、基本民生、市場主體等“六保”的目標任務,這和GDP經濟增長有直接的關系。經濟增長不是不重要,我們這樣做實際上也是讓人民群眾對經濟增長有更直接的感受,使經濟增長有更高的質量,發展還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和基礎。
事實上,疫情對世界經濟造成了嚴重沖擊。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下一步如何走關乎世界經濟走向。中國提出了“六穩”“六保”,這是在當前特殊形勢下應對經濟下行采取的強有力措施。中央政府帶頭過“緊日子”,資金直達人民,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體現的是中國“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則。
新冠肺炎疫情繼續蔓延,各國經濟發展仍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后疫情時代,如何提振經濟考驗各國政府治理能力。針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李克強總理還表示,中國依然留有政策空間。“因時而變,隨事而制”,保持政策靈活性,保證經濟平穩運行,為全球性風險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
——疫情下中美關系如何面對新挑戰
“中美之間的商貿合作應該遵循商業規則”
近年來,中美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摩擦不斷,受到全球矚目。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讓本就危機四伏的中美關系雪上加霜。面對不斷出現的新波折,兩國如何應對挑戰、尋求合作成為國內外媒體關注的焦點。在記者會上,針對中美兩國如何在困難中尋求合作的問題,李克強總理給出他的回答。
李克強總理表示,中美合則兩立,斗則俱傷。兩國經濟可以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美之間的商貿合作應該遵循商業規則,由市場來選擇,由企業家判斷、拍板,政府起到搭平臺的作用。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尊重對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尋求合作共贏。
當今世界,各國之間利益高度融合,早已成為命運共同體。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關系不僅影響著兩國人民,也影響著世界。美國一些政治勢力試圖將中美關系推向所謂“新冷戰”,不僅會阻礙兩國自身未來發展,也危害世界的穩定與繁榮。面對矛盾與分歧,雙方應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共同建設一個協調、穩定的中美關系。為了兩國人民的根本和長遠利益,為了世界的未來和福祉,中美兩國應求同存異,用智慧擴大共同利益,相向而行。
——如何解開病毒源頭之謎
“開展國際合作、科學溯源”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世界發展的腳步。出于科學防控的緊迫需求及對未知病毒的破解探索,新冠病毒溯源問題引發各界持續關注。記者會上,中方如何看待就病毒源頭問題展開調查的立場受到中外媒體重視。
對此,李克強總理表示,科學溯源可以更好地防控疫情,也是為了世界各國人民的生命健康。他指出,加快研發疫苗、有效藥物、檢測試劑,這將是人類戰勝這個病毒的強有力武器。中國和許多國家都在進行投入,我們也愿意開展國際合作。這些產品是全球公共產品,我們愿意共享,最終讓人類能夠共同戰勝病毒這個敵人。我們現在需要在矛盾中平衡,探索中前行,尤其需要國際合作。無論是抗擊疫情,還是發展經濟,都需要我們同舟共濟,使人類能夠越過這場巨浪的沖擊。
疫情發生以來,關于病毒源頭問題不斷引起爭議。個別國家政客甚至將病毒溯源政治化。這不僅是對真相的扭曲,對科學的無視,更無益于國際抗疫大局。病毒溯源是嚴肅復雜的科學問題。面對這個難題,齊心協力才是最正確的途徑,團結合作才是最有力的武器。疫情發生后,中國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第一時間向世衛組織報告,積極與國際社會分享研究成果。事實證明,各國只有攜手應對,才能早日戰勝疫情,回歸正常發展軌道,恢復世界共同繁榮。
——中國在全球經濟衰退挑戰下發揮什么作用
“中國堅定不移地推進對外開放,這不會也不可能改變”
受疫情影響,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已不可避免。中國對全球經濟形勢的判斷以及將如何發揮作用受到了國際媒體的關注。
對此,李克強總理回應,開放對各國如同空氣對人一樣,須臾不可離,否則就窒息了。中國堅定不移地推進對外開放,這不會也不可能改變。
誠然,疫情之下,世界各國經貿交流和人員往來明顯減少,世界經濟面臨嚴重衰退。全球經濟的恢復發展,需要保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只有保持開放,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才能共同應對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的沖擊。李克強總理在發布會上提出,各國應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基礎上友好相處,堅持雙向開放。目前,中韓先試先行,兩國開辟了快捷通道,保證商務、技術等人員的順利往來,這給國際社會做出表率。
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宣布將堅定不移推進對外開放,這是大國責任和擔當體現,是中國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
記者會最后,李克強總理向世界發出邀約,“希望中國還是大家看好的投資沃土。我們愿意進口更多國外商品,成為面向世界的大市場。”面對沖擊和挑戰,國際社會同舟共濟、攜手同行,在疫情陰霾過后,世界經濟將迎來新繁榮。
(責編:楊牧、徐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