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7年,是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四年,也是我區發展群眾體育、打造體育強區業績最輝煌、成果最豐碩的四年。四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體育法》、《全民健身條例》、《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安徽省全民健身計劃》以及中央和省、市體育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 “組織、活動、場地”三個環節,以加強體育設施建設為重點,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為抓手,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為目的,以增強人民體質為根本任務,深化群眾體育改革,全區群眾體育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促進了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群眾體育蓬勃開展提供組織保證
1、重視機構建設。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體育工作,在歷次機構改革中,都保留了區體育局,區體育局都設有群體股,有專職群眾體育工作人員,區政府每年在財政預算中,都給群眾性體育活動列有專項經費。區委、區政府還成立了高規格的全民健身委員會,區長親自掛帥,區政府分管區長親自主抓。
2、積極貫徹部署。每年中央和省、市體育工作會議召開之后,區政府都要學習傳達貫徹會議精神,研究部署群眾性體育工作;每年體育局都要下發群體工作要點,對全年群眾體育工作進行安排,保證群眾體育活動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鄉鎮(街道)以及教育、民政、衛生等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3、健全網絡組織。一是在全區廣泛建立多種類型的體育協會(現已達到6個),發揮各級各類體育協會在群眾體育活動中的橋梁、紐帶作用。二是依托公共體育設施廣泛建立體育指導中心,積極扶持和幫助基層單位建立多種形式的體育指導站和體育健身站,使其發揮全民健身陣地作用。三是強化城鄉群眾晨練、晚練站(點)的建設和管理,對群眾健身站(點)的組織者進行定期培訓,引導其開展健康、文明、科學的健身活動。四是加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力度,不斷提高社會指導員的業務水平。四年來,組織219 人參加國家和省市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20人參加省、市體育部門組織的其他項目培訓,每年近60人通過基層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考核并獲頒三級體育指導員證書。
二、加強設施建設,為開展群眾體育活動奠定物質基礎
建設群眾體育健身場地,方便組織群眾就近參加體育活動,增強群眾身體健康,這是體育為人民服務的重要體現。四年來,累計投資近200萬元落實“萬千百”和“511”全民健身工程建設任務。6個鄉鎮(街道)均建有全民健身廣場和體育健身路徑;60個村(社區)農體健身工程覆蓋率達100%;累計建成58個晨晚練點、1個社區體育俱樂部和4個省、縣級全民健身苑;全區14個敬老院體育設施建設全面完成。巨石山青少年戶外拓展俱樂部和億樂體育器材項目獲準實施;積極爭取大龍山鎮林場體育公園項目獲批。安慶市體育中心、安慶市水上運動中心以及六所高校均坐落宜秀,部分場館已免費對外開放。2015年,根據區政府現場會要求,為大橋街道朝陽小區安裝了體育健身器材。結合安徽省美好鄉村建設,贈送了一批價值10多萬元的體育器材到村(社區)、敬老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群眾的健身需求。區全名健身中心已列入區委、區政府重要議事日程,項目設計已啟動。
三、開展群體活動,豐富群眾的體育文化生活
1、宣傳造勢。研究制定并廣泛宣傳“十二五”和“十三五”《宜秀區全民健身實施計劃》和《體育強區健身計劃》。扎實開展好每年8月8日全民健身宣傳日活動,指導鄉鎮(街道)、各單項運動協會開展好全民健身活動。利用鄉鎮文化站宣傳欄、村(社區)公開欄等陣地,經常開展強身健體知識宣傳;利用宜秀網、文化委網站、微信公眾平臺以及各鄉鎮(街道)網站登錄體育健身知識和體育活動信息,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意識和健身理念。
2、參加省市賽事活動。省“十三運”期間組建了一支500人的啦啦隊方陣,為“十三運”造勢、助威。連續四年組團參加安慶市健身長跑活動、三屆全市職工運動會、兩屆市民運動會均獲優異成績。2017年,組織15個項目參加市第三屆全運會,主要是羽毛球、乒乓球、籃球、足球、體育舞蹈、廣場健身舞、太極拳、健身氣功、撲克、象棋、武術、瑜伽、跳繩、拔河、釣魚項目,共有11個項目獲獎,我區榮獲“優秀組織獎”。組隊參加四屆全市縣干乒乓球比賽,累計榮獲金牌9枚、銀牌10枚。
3、開展區內群體活動。2014年以來,連續舉辦四屆宜秀杯登山比賽和兩屆區職工乒乓球比賽、兩屆拔河比賽,組織開展三屆區職工運動會象棋、羽毛球、籃球比賽,參賽人員達500余人,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熱潮。2016年,先后舉辦首屆半程馬拉松比賽和金元•凱旋尊邸杯首屆千人健身走暨宜秀區全民健康生活萬步走活動。大力實施體育民生工程,23個行政村每年共開展130多場體育活動。
四、聚焦傳統優勢,打造“龍舟宜秀”和“廣場舞之鄉”品牌
1、打造龍舟宜秀,擦亮城市名片。宜秀地處城鄉結合部,水域寬廣,大小湖泊眾多,端午賽龍舟早已深入民心并成為民俗體育。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審時奪勢,將一年一度的端午賽龍舟轉型提升為龍舟文化節,賦予了新的內涵,不僅吸引了各地群眾前來參與和觀賞,而且為招商引資創造了良好的條件。2017年,宜秀首屆龍舟文化節開幕,來自白澤湖鄉的51支隊伍,近2000名運動員參與本次龍舟賽事預賽,37支龍舟隊進入決賽。這次龍舟文化節的龍舟賽組織、策劃、賽道的難度,可以號稱安慶史上之最,也是安慶歷史上第一次舉辦正規賽制的龍舟比賽,專業的賽道布置、專業的裁判隊伍,民俗運動與競技運動相結合,讓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大批群眾的賽事參與、大批市民的觀戰助威、大批項目的洽談合作,將群眾體育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龍舟宜秀”的魅力日益凸顯。
2、推廣普及廣場舞,展示宜秀特色。宜秀區依山傍水,空氣清新,60個村(社區)都建有體育廣場和晨晚練點,再加上廣場舞這種民間活動易組織發動、隊伍易發展壯大等特點,所以在我區推廣普及廣場舞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而且也是我區發展群眾體育的必要措施和必然趨勢。幾年來,全區廣場舞隊伍已擴大到41支,接受過正規培訓的隊伍數量已達到12支,參訓隊員人數已達到500余人。區政府每年都舉辦一次廣場舞大賽,到目前一共舉辦五屆廣場舞大賽。各地結合自身實際,每年開展不少于一至兩次的賽事活動。每逢重大節慶、重大賽事、重要演出或重大項目開工,這些廣場舞隊伍經常受邀演出,我區“廣場舞之鄉”的品牌影響力日益提升。
(區文化委 江加春撰稿 曹金寶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