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山鎮:念好“興強增聚”四字經 力求脫貧攻堅成效顯
日期:2017-06-24 08:56:56 來源: 點擊:
今年以來,宜秀區大龍山鎮創新扶貧模式,念好“興、強、增、聚”四字經,對標施策,精準發力,多措并舉強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力求將脫貧攻堅工作落到實處,實現由輸血到造血的轉變,確保貧困群眾得到有效幫扶,穩定增收。
興產業。產業扶貧是“授之以漁”的扶貧方式,是穩定脫貧致富的根本途徑和長遠之計。該鎮按照“政府主導推動、龍頭企業拉動、合作組織互動、產業大戶聯動”思路,確保每一個貧困戶至少參與一項扶貧產業,變支援性“輸血”為產業性“造血”,激發貧困戶自身活力,積極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促使大戶與貧困戶之間互惠互利、共同發展,拓展貧困戶增收渠道。從去年開始,該鎮新新社區就緊緊抓住產業扶貧這個關鍵,確立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為社區主導產業,走“造血式扶貧”的路子,積極探索“社區+公司+貧困戶”、 “幫扶干部+貧困戶”發展致富路子,形成特色產業助推精準扶貧的局面。目前,該社區已經建成蔬菜、瓜蔞籽、楊梅、葛根等特色產業基地近1000畝,帶動貧困戶就業年收入20多萬元。今年,大龍山鎮還在各社區展開畜禽養殖試點,全鎮 32戶有養殖條件的貧困戶發展牛、豬、鵝自養產業,幫助要求脫貧又缺乏養殖條件的108戶貧困戶提供畜禽代養。
強基礎。以整鎮整村推進為抓手,用足用好資金,重點抓好村組道路、環境整治等基礎設施項目實施, 全面改善貧困村基礎設施條件。該鎮貧困村—新新社區2015年新修建一條長1.1公里、寬3米的水泥道路,投入資金48萬元。2016年社區投入資金110萬元新建長3.077公里、寬4米的柏油道路;2017年社區投入約90萬元對胡家老屋道路新修,新建800平方米的居民文化廣場一個;興修3口當家塘和2條溝渠。此外,該鎮桃元老屋、平塘、張畈、毛塘、油塘道路3公里硬化已建成通車,總五公路駕校段鋪設管道已完成,百華何凹組硬化道路0.6公里。桃元社區1000平方米社區黨建文化廣場、平塘800平米文化廣場和300平米停車場建已完工,百華何凹新建700平米的小型活動廣場。百華社區對五橫鄉與何凹組接界處進行綠化改造提升并安裝路燈104盞,興建綠化池5處,新增綠化面積200平米;桃元社區于7月底完成了廣場燈的安裝,對廣場周邊進行植被綠化共4000平米。大力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將社區環境衛生納入市場化運作,由專業物業公司管理維護,聘請專人定期清運處理垃圾,社區跟蹤督查,定期考核,確保實現道路兩旁、居民房前屋后無明顯垃圾。
增收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近日,家住新新社區的居民胡顯木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原來,在他的各級幫扶責任人共同努力下,終于幫他找了一份工作,增加他的家庭收入,減輕了負擔。近年來,該鎮采取“一幫多”形式,干部員工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積極為貧困戶牽線搭橋,著力幫助貧困戶理思路、想辦法、籌資金、解難題、辦實事,助力村民早日實現脫貧致富。此外,大龍山鎮鼓勵貧困戶貸款入股、獲利分紅,把小額信貸、企業、產業、貧困戶鏈接在一起,施行小額信貸“戶貸企用”機制,以貧困戶帶資入股的形式分紅,目前已放款608萬元。
聚合力。脫貧攻堅工作單靠哪一個人力量肯定是不夠的,只有多部門合作、社會力量全參與,才會讓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事半功倍”成效。該鎮全面夯實干部結對幫扶、“雙聯雙包”和“第一書記”幫扶責任,全面全力推行“六個一”脫貧工作法,嚴格執行“四項清單”制度,有效引導貧困群眾自立自強、勤勞致富,實現物質精神“雙脫貧”。今年年初,大龍山鎮社保所結合“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等專項活動,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有效推進就業脫貧。通過深入企業,鼓勵相關企業單位積極開發物業保安、清掃保潔等扶貧公益性崗位,扶持貧困戶實現就業,并享受崗位補貼,增加貧困戶家庭勞務性收入,加快貧困戶脫貧步伐。
扶貧工作重點在準,關鍵在幫。該鎮在產業就業扶貧的基礎上,全面發力,做足繡花功夫,著力將健康教育扶貧落到實處,做到真扶貧,全方位幫扶到位。該鎮衛生院對轄區內貧困戶189戶542人進行免費體檢,以“扶貧扶志•教育扶貧”為主線,通過開展教育扶貧大走訪大排查、大力開展教育扶貧宣傳、扎實推進教育扶貧資助進程等多種措施扎實推進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另外,幫助大專、高職、中職貧困生申請雨露計劃、大學新生貸款審查,并及時提醒貧困生做好各項教育資助申請工作,確保貧困家庭學生“應扶必扶”、“應貸盡貸”,讓教育扶貧惠民政策精準落到實處。截至目前該鎮各項教育扶貧政策已落到實處,全鎮74名貧困生已按教育扶貧政策的標準得到了資助,共計資助93500元,貧困生真正做到教育扶貧全覆蓋,不落一人。(儲彩琴 方華 吳濤)
上一篇:陳富斌一行視察全區文化工作
下一篇:宜秀區:步行在一線 合力抓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