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9%,增速比去年加快0.8個百分點。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實際增長6.3%、8.2%,增速較去年12月加快0.3、0.1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中服務業比重超過了50%。因此如僅以產業增加值測算,一季度經濟增速很可能達到6.7%。
不過,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仍不足:目前經濟拉動主要是基建帶動明顯,三駕“馬車”中的投資(固定資本形成)、消費動力在減弱。
比如1-2月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同比下降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9.5%,增速比上年12月份回落1.4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指出,1-2月份國民經濟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穩中向好發展態勢,積極變化累積增多,發展態勢持續改善,為推進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打下了好的基礎。
但他表示,目前國際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國內改革發展任務仍十分艱巨,發展的內生動力仍需加強。“(下一步要)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強預期引導,深化創新驅動,不斷鞏固國民經濟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他在3月14日的發布會上說。
基建投資加快的“效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今年1-2月經濟實現了快速增長,無論工業、服務業增速,還是投資、出口增速,均比去年有所提升。其中民間投資更是“搶眼”。
1-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1378億元,同比增長8.9%,增速比去年加快0.8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24977億元,增長6.7%,比去年加快3.5個百分點,為去年3月份以來的最高增速。
1-2月出口額、進口額同比增速(人民幣計價)分別為11%、34.2%,大幅高于去年12月 0.6%、10.8%的增速。
鑒于此,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認為,一季度的GDP增速可能會在6.7%左右。
“1-2月出口加快有去年基數比較低的原因。而工業回升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補庫存的影響。”潘向東說,“目前基建投資加快,是非常引起人關注的,原因就是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確實在加速。”他說。
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到,1-2月全國基礎設施投資8315億元,增長27.3%,這比2016年全年的17.4%、2015年全年的17.2%增速,提高了10個百分點左右。
基建投資加快使挖掘機的銷售大幅增加:今年前2月挖掘機銷售在1.9萬臺左右,同比增長了190%。
基建快速增長也反映了“補短板”的需求強烈。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增長38%,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35.8%,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21.6%,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19.1%。
基建投資加快也帶動了重工業需求增加。1-2月粗鋼、有色金屬、平板玻璃產量分別為1.14億噸、692萬噸、1.28億重量箱,同比分別增長5.6%、11.7%、5.7%。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指出, 1-2月經濟運行的主要指標數據,跟去年同期或者去年12月相比,多數都趨向改善,有些指標的表現好于預期。
“綜合這些指標的情況來看,生產和需求略有回暖,總體運行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這表明穩的基礎在加強。”他說。
數據顯示,41個大類行業中有32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其中,工業用電量1-2月份增長6.9%,去年同期工業用電量是負的。服務業的用電量是7.3%,也是明顯提高。
消費增速下降
不過,下一步要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仍需要新的動力。因為,目前投資快速增長的動力不足,另外消費也需要有居民收入增長的支持。
以投資為例,盡管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民間投資,以及房地產投資都在加快,但是1-2月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20130億元,下降8.3%,大幅低于去年全年增長20.9%的數字。這表明后續投資項目不足。
此外,1-2月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54575億元,同比下降8%,低于去年全年5.8%的速度。其中,自籌資金下降19%,降幅比去年全年擴大18.9個百分點。這表明目前投資項目開工多,后續資金其實難以有保障。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認為,目前經濟形勢向上,與地方項目的上馬是有關系的。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減少,可能與前幾年項目效益遞減有關。
“企業自籌資金不佳,除了和企業自身的產品銷售、市場運作有關外,與融資成本的增長也是存在關系的。”莊健表示,“下一步要注意金融風險。比如依靠地方政府和企業的負債,來拉動經濟增長存在的風險。”他說。
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到,1-2月投資加快,與很多項目落地有關。 國家“十三五”規劃的165個重大項目正在加速落地。
另外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也在加快實施。截至2016年底,PPP項目已經簽約落地1351個,計劃總投資達2.2萬億,項目落地速度明顯加快。但是后續資金能否完全到位,仍需要觀察。
在消費方面,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96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9.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1%),增速比去年12月、去年同期分別回落1.4、0.7個百分點。
盡管這主要受汽車消費放慢導致。但是從長期看,居民收入增速放緩,可能會影響消費可持續增長。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低于GDP6.7%的增速。
中國銀行(3.660, 0.00, 0.00%)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周景彤認為,頭2個月供給和需求都在快速增長。整體來看,如果3月份延續這種態勢的話,今年一季度GDP增速比去年四季度的6.8%還要高。
但是目前經濟有很大的不確定因素,如房地產調控升級對投資的影響,投資的資金到位問題,消費不足等,這些都應引起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