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白澤湖鄉將基層黨建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通過落實黨組織主體責任,建強村級“主心骨”,發揮黨員“排頭兵”,以黨建助推精準扶貧工作取得實效。
落實黨組織主體責任。農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該鄉充分發揮農村黨組織的推動作用,深入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突出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及時跟進農村新變化,加大在農民合作社、社會組織、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各種農村組織中建立黨組織的力度,充分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凝聚合力,擴大張力,把各種農村組織的力量匯聚到精準扶貧工作上來,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這個“牛鼻子”,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增強自身創造力,擔當起推動精準扶貧工作落地生效的“主心骨”。
發揮黨員“排頭兵”作用。為確保精準扶貧工作的有序推進,該鄉還實行機關黨員干部對摸底調查識別出的所有扶貧對象實施精準扶貧新模式,實現貧困農戶幫扶全覆蓋,開創性的制定扶貧攻堅“五個一”工作法,號召鄉直機關黨員干部同村干部一起走訪入戶,通過上一次門、談一次心、拍一張照、建立一本臺賬、擬定一個脫貧措施,創新精準扶貧新模式,在與扶貧對象促膝談心的同時,詳細了解到他們生產生活、家庭收支情況及面臨的實際困難,勉勵他們要克服“等、靠、要”思想,樹立自力更生的信心和勇氣,提高自身造血能力,爭取早日脫貧致富。
開展“雙培雙帶”促脫貧。在精準扶貧工作中,該鄉積極探索,結合各村(居)實際,最大程度地發揮致富能手、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農業大戶、非公黨組織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幫帶作用。其中最為突出的屬龍華村“長林露天蔬菜基地”。該基地由貧困戶孫長發、孫長林兄弟倆人成立,在村委會的幫助下,兄弟倆先后流轉土地近百余畝。土地流轉以后,該村還積極做好相關服務工作,及時解決好水利、種植等專業技術問題,基地成立至今,收入已突破10萬元。同時為更好發揮該基地的作用,該村結合“雙培雙帶”工作的開展,成立長林露天蔬菜“雙培雙帶”示范基地。采取“公司+貧困戶”實時聯動的模式,吸納貧困戶到基地學習蔬菜種植專業技術。在“先學后帶”之后,先后共計有十戶貧困戶種起了露天蔬菜,走上了脫貧之路。(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