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遷一線】棚改戰線上的“飛鳥突擊隊”之鏗鏘玫瑰
日期:2016-08-17 16:43:05 來源: 點擊:
為做好棚改征遷工作,啃下“硬骨頭”,大龍山鎮自上而下、自里而外進行全方位協調,成立了由社區精干力量組成的征遷突擊隊,由班子成員擔任隊長,落實領導、干部包戶制度,上門宣傳拆遷法律法規和政策,積極協調解決征遷的各類問題。
在總鋪社區,就活躍著這么一支特殊的年輕隊伍,他們有個響亮的名字叫“飛鳥突擊隊”,這支隊伍是由四個充滿活力的80后組成:斯興柳、楊麗、丁創、祁敏。“我們四個都是年輕人,年輕人就應該沖在最前,像飛鳥一樣行動敏捷、干勁十足。” 隊長斯興柳這樣告訴記者。
楊麗是“飛鳥突擊隊”里年齡最小的一名隊員,也是隊里唯一的女生。20來歲的她自加入棚改征遷以來,工作盡職盡責、任勞任怨,面對困難她無畏無懼、不屈不饒,以熱情、耐心和執著不斷砥礪自己鏗鏘前行,用汗水和淚水交織書寫著征遷工作的一路艱辛。付出終究沒有白費,總鋪分指的第一份協議就是楊麗拿下的。除了要完成征遷的“包保”任務,楊麗還負責分指的后勤保障工作。無論是刮風下雨,她總是在早上上班之前就完成了采買的任務,然后根據小組的安排,和隊員們一起上棚改戶家里做工作。
棚戶區改造雖說是民生工程、惠民工程,但是棚改征遷工作關系到棚改戶的切身利益,每家每戶的戶情不一樣,想法也不一樣,加上受過去“拆一還一”政策落差的影響,不少棚改戶都是持觀望態度,擔心吃虧,而工作人員唯一能做的就是耐心細致的向群眾做好政策解讀工作,爭取大家的理解。可以說,每份協議的簽訂都是一個艱難的磨合過程,每份協議的的背后都有著說不盡的辛酸故事。
楊麗有一個包保戶叫潘爐根,常年在無錫打工,為了達成協議,她幾乎每天都給他打電話,保持不間斷聯系,跟他講形勢、講道理、講政策。拆遷戶回來那天,楊麗親自到火車站去接站,帶他看房源,議房價。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該征遷戶在回家的第三天晚上就簽下了征遷協議。
只要是小組行動,即使面對的不是自己的包保戶,楊麗也同樣沖在前面,以同樣的熱情和耐心做工作。在去拆遷戶范德飛家上門做工作時,開始戶主不理解,不配合,強行把她推出門外,并發生了肢體沖突,楊麗當時難過地淌下眼淚。家里人要找拆遷戶評理,被楊麗制止了,她說:“不要把矛盾鬧大了,因為工作我受一點委屈不算什么,只要能換取拆遷戶的理解都是值得的。”過了兩天,這一戶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終于簽了協議書。
由于長期“五加二,白加黑”地投入工作,原本白白凈凈的一個小姑娘現在已經成了一個皮膚黝黑的“女漢子”。家庭的事務也顧不上了,剛滿4歲的兒子只能送給婆婆照顧,天天起早摸黑,有時候好幾天見不到孩子,家里人開始也多多少少有一些怨言。可楊麗說:“我對不起家人,但我對得起組織交給我的每一個任務。”楊麗始終以她的樂觀和熱情、堅強和執著,不斷傳遞著正能量,感染著身邊人,最終贏得了同事的肯定,贏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飛鳥突擊隊”通過建立隊內微信群的方式,及時溝通包保戶的情況,隨時交流拆遷中遇到的問題,實現了彼此之間的無縫對接,進一步加強了緊密協作,形成了征遷的聯動機制。
沒有人想過,他們有沒有休息,只聽見他們晨有聲、夕有影,穿梭于指揮部與拆遷戶之間。一事識人,一葉知秋。閃光的瞬間是默默奮斗的積累,成功的背后是艱辛努力的付出。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便是下一個夢想的開始。“飛鳥突擊隊”用他們最樸實的行動,詮釋了一個個拆遷人的基層情懷。(丁厚祥 嵇奕華 梅麗 徐曄)
上一篇:江存富率隊督查指導美麗鄉村建設
下一篇:白澤湖鄉:超前謀劃 強力征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