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天,一則關于義務教育階段入學試點“多校劃片”的消息在家長中炸了鍋。上學不再由你住在哪個小區決定,而是可能通過搖號在附近數所學校里進行選擇。新安晚報、安徽網記者采訪了我省教育部門和相關業內人士獲悉,新政今年不會影響我省,而且入學壓力最大的省會合肥也尚未將此項改革納入到教育規劃中。
【政策出臺】
教育部提出“多校劃片”
這輪關于學區劃分的熱議來自日前教育部辦公廳下發的《關于做好2016年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擇校沖動強烈的地方,根據實際情況積極穩妥采取“多校劃片”。
雖然在2015年11月26日,教育部召開的教育規劃綱要實施5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上就透露出該信息,但此次還是教育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正式提出實施多校劃片,并明確從今年起開始在24個城市試點。
解讀:所謂多校劃片,是相對于目前的“一區一校”來說的。現行的義務教育階段招生方式是一個小區內的適齡學生對應一個小學或初中。“多校劃片”則是指一個小區對應多個學校,一個小區的孩子可能會分配在相隔不遠的不同學校里。可能會通過志愿報名、隨機派位等方式結合分配熱點學校招生名額。
【我省現狀】
我省城市均不在試點范圍
對于我省的家長們來說,最關心的莫過于自己所在的城市是否試點這一新政。從此次的通知可以看出,試點的24個城市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南京、杭州、寧波、廈門、濟南、青島、武漢、廣州、深圳、成都、西安、福州、南昌、鄭州、長沙、貴陽。
解讀:我省城市均不在試點范圍內。也就是說,2016年我省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們入學政策不變,依然是“就近、免試、單校劃片”的原則。
但具體落實到各個城市也有差異,宿州市就在個別學校嘗試了“多校劃片”。從宿州市2015年義務教育階段招生方案可以看出,該市采取了“宿城一初級中學實行電腦派位,其他初中實行單校劃片和多校劃片就近入學”的辦法。
合肥未將此列入教育規劃
雖然我省暫不在“多校劃片”的試點范圍內,但這并不能讓家長們松一口氣。對于這項新政,不論是沒有學區房的家長,還是已經購買了學區房的家長,都給予極大關注。今年暫不實施,明年會不會試點?試點會從哪個城市先開始?
“周邊省會城市如南京、武漢、長沙、南昌都在試點城市的名單內,合肥現在不試點,未來怎么樣就難說了。”這兩天,楊先生一直在網上查資料研究已經試點“多校劃片”城市的情況。對于春節前剛花150萬元買下一套學區房的他來說,”多校劃片“是他目前最擔心的。
分析:“‘多校劃片’之前在國內一些城市小范圍試點了,一般都是在一個區域內最知名的幾所學校實行,就是為了緩解這些學校的招生壓力。”采訪中,教育部門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學區是個敏感話題,尤其是“多校劃片”對于我省市民來說又是一個新鮮話題,在學區房市場火爆的合肥,更是牽涉到很大一部分孩子的上學問題。這樣的政策如果出臺,會經過一個比較長而且慎重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未來是否會被列入試點這個無法預知,目前合肥尚沒有將此列入教育規劃。
【業內人士】
均衡生源前應先均衡師資
“現在有些家長擔心,多校劃片后自己家明明在學校隔壁,但可能會被搖號到1公里以外的學校。我覺得在‘就近入學’的前提下,這種擔憂其實大可不必。”采訪中,合肥一知名初中學校負責人認為,義務教育階段入學還是和戶籍掛鉤,而戶籍終究是落在房子上。入學兒童不能違背就近入學原則,“多校劃片”也不太可能舍近求遠。
而且從教育布局來看,合肥也有自己的特色。這些年來,合肥一直在打造優質教育集團化辦學,名校辦分校不但在區內進行,還拓展到區與區之間,例如六安路小學和45中都在合肥市經開區合作辦了分校。在這種大的形勢下,合肥市區一定范圍內的教育資源均衡化程度已經大大提高,即使多校劃片對入學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分析:教育部門人士表示,“多校劃片”其實是在通過平均生源的方式,強行讓學校達到平均,然后遏制學區房的現象。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名校爭奪的問題。
“名校說到底是名校長、名老師,一旦師資資源均衡了,大家自然不會去搶著上某一個學校。”這位教育部門人士表示,現在的教師交流制度實施力度還不夠大,學校離真正的均衡還有距離,未來可以采取名校長名老師任期制,在某一個學校工作達到一定年限就分到其他學校,均衡區域內的師資,讓家長自發不再擇校,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學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