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遷故事】“80后”征遷人的愛心與溫暖
日期:2015-12-31 16:33:44 來源:宜秀政府網 點擊:
眉山征遷指揮部里,大紅喜報還散發著溫熱,但從政委到普通工作人員卻絲毫沒有懈怠,他們是一線征遷人,是政策的踐行者,是百姓訴求的傳達者,大橋街道黨委副書記吳鐘華說:“在征遷過程中,我們以政策為準繩,最大限度的維護老百姓的合法權益,才能順利推進工作,咱們眉山啊,征遷故事多。”
第六批選派干部、眉山村第一書記韓承龍,一個標準的“80后”,征遷伊始,在丈量房屋時,由于房屋形狀復雜,被裸露的鋼筋絆倒,造成跟腱骨折,但他拄著拐仗依然每天堅持在征遷第一線風風火火的忙碌著。33歲的他,頭發已經開始白了,一眼望去,大有星火燎原之勢,和實際年齡顯得那么不相稱。他常自我解嘲,我跟別人說我33歲,人家肯定不信,但我說我五十歲,人家肯定信。
“80后”的老年人
村書記楊民告訴記者:“韓書記剛來的時候,在辦公桌旁邊放著一個草帽,一雙雨靴,他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帶著帽子到村民家里去。”韓承龍雖然到眉山只有一年,但每家每戶的情況都摸的清清楚楚,所以這次拆遷他主動要求包保,不僅包,還要保成功,大橋街道黨委委員何伯兵說:“韓承龍包保的很多都是困難戶、抵觸情緒較大的住戶。在這次簽協議談判中,無論是數量還是難點戶都數他最多。”
蘇家平的經營房在五月份的外環北路拆遷中被認證為住房,雖然簽了協議,心中已有點郁悶,這次合安高速安慶互通遷建項目又拆到他家的豬圈,他老大的不開心了,“韓書記,我這100多頭豬咋辦?還有這些個豬仔呢?我把它們趕大街上去?”韓承龍握著他的手說:“老大哥,我是這樣的人,你放一百二十四個心,你的這些豬,我一定幫你搞定。”接下來的三天,韓承龍動用自己的一切關系,成功的為蘇家平的100多頭成豬找到買家,還在大龍山鎮幫他找到新的豬圈,蘇家平說:“韓書記,別的不說了,簽字!”
“80后”的中年人
如今的眉山,在村兩委一班人的帶領下,各項工作井然有序。村級活動場所建設的加強、上下班工作制度的完善、集體經濟投入的加大......韓承龍站在村部施工現場,說:“現在加班加點,一定要在元旦前完成工期,2016年要有新氣象。”這就是眉山人,言必行,行必果。
在貧困戶蘇雙喜的心里,韓書記可不是一個只有30多歲的年輕人,而是他的主心骨,蘇家老夫妻帶著患病的二兒子以及小兒子和兒媳雙雙去世留下的小孫子艱難度日。沒讀過書,不認識字,但他認韓承龍。拆遷過程中,有人給老兩口出主意,蘇老說:“我要去找韓書記商量,他到眉山來了以后,一直幫忖我家,我信他不會害我。”他找韓承龍,韓承龍找他:“大爺,我把你家放在我一組,你的情況我熟,你看可好。”蘇雙喜連連說好。從收集戶籍材料、到政策解讀,再到簽訂協議,韓承龍幫蘇老辦的妥妥貼貼,他說:“我不能辜負任何人對我的信賴。”
“80后”的年青人
骨折當天,韓承龍沒注意,以為就是扭了腳,軟組織受傷,憑著自己年輕,又工作了兩天,結果疼的受不了,腳腫跟饅頭一樣,家里人把他送到116醫院檢查。一拍片子,不得了,骨折。在醫院還沒有躺兩天,就急的不行,心想村里拆遷忙的不得了,我這么躺著怎么行,非要去上班。妻子余玲坳不過他,又氣又心疼,每天早上開車送他到村部,晚上再開車接他下班。雖然做不了丈量房屋的事,但他拄著拐杖一直在現場,幫忙畫結構圖,記房屋數字。
對于骨折這件事,韓承龍笑談不值一提,年輕人嘛,輕傷不下火線。
這就是韓承龍,一個普通的年輕選派干部,不矯情,不浮華,把自己沉浸于群眾中,雖然是“80后”,但卻有著老年人的穩重和博愛,有著中年人睿智和誠懇,卻不失青年人的開拓與闖勁。說起征遷工作,韓承龍有自己的心得體會:在辦公室里坐著,是永遠交不出地的,要想做好征遷工作,就要每天跑進田間地頭,走村入戶,說百姓話,辦百姓事,急百姓難,解百姓憂,韓承龍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征遷人的故事說不完道不盡,城市發展在繼續,他們的故事就在繼續。(張箭)
上一篇:扶貧濟困 志愿者架起愛心橋
下一篇:元旦去哪玩 楊橋,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