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 宜游宜秀建設漸入佳境
日期:2015-11-05 14:04:57 來源: 點擊:
隨著宜秀區第二屆河蟹節、徽姑娘農家樂廚藝大比拼、余灣柑橘采摘季等精彩活動的相繼推出,宜游宜秀建設漸入佳境,成效日益凸顯,近郊休閑體驗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明顯提升。
去年來,宜秀區緊緊按照“宜游宜秀”戰略部署要求,搶抓機遇,出臺政策、整合資源、培育主體,依托山水生態資源,對接市場需求,編制產業發展規劃,淘汰傳統農業品種,遴選高效園藝、特色水產和生態林業等污染小、前景好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加項目申報,同時與“宜游宜秀”建設、美好鄉村建設、鄉村旅游等有機結合,加快“特色引領、農旅結合”步伐,全區休閑觀光農業呈現出精品成串、基地成片、生態成帶的發展態勢。
為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宜秀區從財政上不斷增加對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的投入,制定了一系列補助、獎勵政策。出臺了《宜秀區促進都市農業發展若干意見》,每年安排100萬元用于促進都市農業發展,每年整合涉農資金近300萬元支持美好鄉村產業發展。兩年來,積極爭取農業“5211”工程獎補資金近600萬元,百余家新型經營主體獲益。不僅如此還開展各類節慶活動擴大知名度,促進五橫楊梅、龍山梨花、黃梅葡萄、余灣柑橘、花園蓮藕、楊亭野茶等特色農業基地的建設。該區依托龍頭企業等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特色農業基地,成功舉辦“大龍山梨花節”、“中國秀園•郁金香花展” 、“楊梅采摘節”、“楊橋農家樂美食街”、 “羅嶺葡萄采摘節”、 “雙山湖•河蟹節”、“菜子湖濕地觀鳥節”、“宜秀綠色農產品年貨會”等節會活動,累計接待游客近30多萬人/次。
在全市率先建立土地流轉信息服務平臺,累計流轉耕地4.4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40%。在流轉的土地中,有98%以上的項目達到了50畝以上的規模化經營標準,既優化了農業結構,又增加了農民收入。農民在家門口農業莊園打工人均年收入2-3萬元。全區農業發展正逐步實現由過去的家庭式零散的苗木培育、單一的農作物種植,向集體種植、優質種植、休閑觀光、增收增效于一體的多功能方向發展。全區已建成休閑垂釣、果品采摘、苗木花卉觀賞、農耕體驗、農家樂餐飲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基地90多處,農業莊園 60 多家。宜秀秀美山水和休閑農業的有機結合,使宜秀區成為全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區)。截止10月底,全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發展到154家,專業合作組織57家,家庭農場55家。年產值億元以上企業5家,5000萬元以上10家,全區42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 年經營收入達到47億元。其中食品加工產業優勢明顯, 食品加工業總產值33億元,打造了中國(安慶)食品工業城國字號品牌。“皖江”牌大閘蟹、“楊亭野茶”、“石塘湖”牌黃顙魚等30多個農產品取得商標注冊,“金隆園”商標獲批省級馳名商標。在全市224個“5211”工程建設項目中,宜秀區有18個,主要涉及高效園藝、特色水產基地、高效生態林地等,總投資近11億元。雙山湖現代漁業示范園已完成投資6000萬元,其自主研發的雜交鮊魚良種選育與生態養殖關鍵技術已通過省科技廳鑒定,并被專家組一致評為國內領先水平。“稻蝦共生”綜合種養示范推廣項目在大龍山、楊橋和羅嶺三個鄉鎮共種養1000畝,菜子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項目剛剛通過國家林業局專家組考察評估。
(方華 曾凡亮)
上一篇:大龍山鎮中心社區:整治與宣講并重 促進文明創建凸顯成效
下一篇: 宜秀區廣電局獲評2014年度安慶市青年文明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