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街道:農民變股民 發展惠民生
日期:2015-09-15 12:31:47 來源: 點擊:
(圖為神墩家居生活廣場)

(圖為神墩商業街)
思路一轉天地寬
隨著城化市進程的加速推進,芭茅巷搶抓城市擴張機遇,奮力破解 “農”轉“非”困局,經原村“兩委”研究并經村民同意,將征地補償款三分之一作為發展啟動資金,確立了發揮區位優勢、迎接光彩輻射、打響神墩品牌的發展思路,提出了“一線兩點”的發展格局,即在沿206國道以東沿線建設神墩商業街,在國道東西兩側分別利用預留土地空間,建設神墩商貿城和神墩創業園。1999年,社區啟動社區農貿市場建設,實現集體經濟年收入增加20萬元,創造集體經濟發展第一桶金。2001年,多方籌資3100萬元建成神墩商業街。2008年啟動建設總投資2600萬元的神墩商貿城一期神墩購物中心項目,每年可為社區集體經濟增加收入100余萬元。2010年6月30日,占地50畝、總建筑面積6.2萬平方米、總投資1.5億元的神墩家居舉行盛大開業,項目引進全友、紅蘋果等國內知名品牌,品牌集聚效應不斷彰顯。
身份一變收入增
為確保集體經濟資產保值增值,保護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合法權益,2010年,社區在街道黨委的指導下,按照“資金資產化、資產股份化、居民股民化”的要求,積極籌劃集體經濟組織產權改革試點工作,即對集體資產部分進行股權量化(將集體產權份額轉化為個人股),建立股份經濟合作組織,設立了基本股和發展股。基本股是將部分集體資產均等量化到每個原居民名下,每股金額為5000元,年底按不少于20%的比例分紅,原居民終身享有受益權。發展股則由原居民根據各自的情況自行購買,按高于同期銀行利率的標準予以分紅。2014年度,社區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 1512萬元,居民人均收入14500元,集體資產評估值達3.854億元,發放居民入股紅利 854萬元。新的管理體制機制讓社區居民有了“恒產”,為其轉“非”后的生活提供了一個可靠的保障。
發展一快群眾樂
近幾年來,芭茅巷社區先后組建了神墩經貿公司、神墩家居公司、神墩物業公司、神墩保潔公司,資產總營業面積近113340.85平方米,社區固定資產已達到近4億元,集體經濟收入超1000萬元,居民人均收入14000元。豐碩的發展成果給廣大居民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福祉。2014年,占地面積1800平方米的社居委綜合服務中心正式對外開放,“一站式”服務大廳便民利民惠民,建設“四大中心”服務于民,即:社會救助中心、就業服務中心、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居民文化活動中心。2014年6月,集家庭教育、心理咨詢、青少年素質教育、兒童不良行為預防與矯正等為一體的安慶市首家社區家長學校構建了“社區主導、學校主體、家長參與”的三位一體的德育新模式。在全面落實好政府保障各項政策的同時,芭茅巷還著力抓實社區保障。自1999年,在全市率先實現“老有所養”,每年撥付近80萬元對本社區老年居民每月發放200元生活費;積極為失地居民繳納新農合醫療保險,目前,居民參加城鎮醫保已達2660人,享受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328人;社區積極實行激勵成才政策,對社區內考入本科、大中專院校的學生發放500—4000元獎學金,每年共計8萬元。社區堅持每季度研究一次困難居民的生產生活問題,給予200-1000元不等的補助。與此同時,廣開就業渠道,通過神墩家居、神墩物業公司、神墩保潔公司,為本地居民及外來人口新增近300個就業崗位。10年來,社區所有退伍軍人全部納入社區就業。
( 何伯兵 任瑩瑩)
上一篇:區民政局“六個”管理舉措 全方面實現“陽光”低保
下一篇:【文明創建在行動】白澤湖鄉:大楓集鎮整治工程即將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