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堅持過程考核和日常進度考核并重 確保10月底全面完成27項民生工程
日期:2015-08-26 12:59:53 來源: 點擊:
改善民生是發展目的所在,也是加快發展的引擎。今年以來,我區始終把民生工程建設擺上突出位置,集中財力,凝聚人力,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強化資金保障,建立區政府領導包保鄉鎮(街道)責任制和四級督查體系,建立區政府領導約談制度和月通報制度,堅持過程考核和日常進度考核并重,確保民生工程順利推進,確保民生工程爭先進位,確保10月底全面完成年度民生工程目標任務。 今年27項民生工程各級支出投入資金約2.14億元,其中區級配套資金3290.26萬元,已于6月份全額配套到位。截止7月底,各級已到位資金1.46億元 ,已撥付資金1.46億元,資金撥付率100%。
“學有所教”讓城鄉教育發展更均衡。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繼續得到落實,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高校、中職和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480人, 48萬元資金已撥付到位。
“病有所醫”為群眾撐起健康保護傘。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有序推進;區新農合在7月份已經兌付大病保險經費60.50萬元;1- 7月救助大病住院1289人次,支出救助資金 167.9328萬元;門診救助578人次,支出救助資金5.3655萬元;1-7月份補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5.1995萬人次,補償金額5512.1.8萬元;免費婚檢人數883對,完成率84.1%,對區內941例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實行了補助,完成率94.1%;發放殘疾人救助資金133.44萬元,完成130名貧困精神殘疾人藥費補助工作,完成22例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復明手術,完成24名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工作。城鄉居民普遍享受快捷、優質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基本實現“小病在門診、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保健不出門”。
“老有所養”讓晚年生活保障更得力。政府補貼、集體補助、個人自籌多措并舉,老年人、弱勢群體基本生活權益得到保障,目前已經完成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4.96萬人;適當提高五保供養標準,加快敬老院基礎設施建設,1-7月累計發放農村五保供養資金257.8875萬元;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城市社區和半數農村社區;低收入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補貼和高齡津貼制度全面建立;養老機構綜合責任保險實現全覆蓋, 1-7月,47個社區(村)養老服務機構投入使用,占全區58個村(居)的81%,低收入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補貼和高齡津貼制度全面建立,13家養老機構購買了綜合責任險;向符合政策規定的計劃生育特別扶助家庭發放扶助金,2015年獎扶對象(含擴面)1372人,已于7月初完成打卡;
“住有所居”幫困難群眾實現住房夢。800戶危房改造項目已全面開工建設,完工戶數達760戶,有效解決了經濟最困難、住房最危險農村困難家庭的居住安全問題。
“勞有所得”使群眾就業創業更穩定。按照“五個優先”的原則,即幫扶政策優先出臺、用工信息優先發布、重點對象優先幫扶、急需人才優先培訓、“零就業”家庭優先就業,著力實施就業促進工程,保障困難群眾、高校畢業生盡早就業、穩定就業。目前已完成就業技能培訓人數 419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105%;培訓合格率100%,取得專項能力證書人數419人達到100%,大力推進就業扶持工程,今年提供43 個高校畢業生基層特定崗位,開發公益性崗位105個,完成目標任務105%。
“農有所增”促基礎條件更完善。大力發展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政策性農業保險完成種植業承保104915.2畝,特色水產保險承保1005畝;投入專項資金2207.7萬元、整合涉農資金5220萬元、吸引社會資金3040萬元用于美好鄉村建設的4個中心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小型泵站更新改造854千瓦,小型水閘加固14座,中小灌區1處1.5萬畝,塘壩清淤擴挖104口,河溝清淤20條,末級渠系0.7萬畝,小水庫除險加固4座;投資546萬元解決0.96人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和0.22萬農村學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完工以往年度農村公路危橋加固改造續建項目1座,3新建項目2個已開工建設,1個即將完成,另一項目已完成了方案設計、施工圖評審,進入招投標程序;開工建設 40個財政獎補項目,完成35個項目的實施驗收工作,項目實施單位涵蓋40個村(居),覆蓋全區70%的村(居),受益人口12.6萬人,涉及全區88.7%的農業人口,項目總投資902.8萬元;1- 7月累計及時、足額打卡發放農村低保金643.987萬元。不僅如此,我區還積極建立區級領導和“愛心媽媽”結對幫扶孤兒制度,從生活、學習、精神等各個方面關心幫助孤兒健康成長,1-7月累計發放資金16.38萬元;基本建立起平臺式、網格化、綜合性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體系, 保障救助對象生活、教育矯治、返鄉、臨時安置等救助需求,加強源頭預防,實現城鄉街面基本無流浪未成年人,1-7月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28人次,救助金額7.48萬元;今年共有1個區級圖書館、1 個文化館和6個文化站的免費開放工作,形成以文化館、圖書館為龍頭,鄉鎮街道文化站為骨干,村(社區)文化活動室為基礎的公共文化免費服務三級網絡;今年共有23個行政村的信息共享工程維護、農家書屋更新維護,體育活動已開展110場,完成率80%。
一項項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實事的實施,使民生效益不斷凸顯,讓廣大群眾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佳居、勞有豐得,幸福指數持續提升。
(王奇素 方 華)
上一篇:大龍山鎮重拳整治消防安全隱患
下一篇:朱學云到羅嶺鎮調研招商引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