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龍燈”積淀了數百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日期:2015-04-29 14:49:50 來源: 點擊:
4月28日,我區羅嶺鎮花元村舉辦“胡氏龍燈”燈會。現場參加舞龍活動的人數多達數千人,舞龍人員八十余人,吸引了五里八鄉的群眾前來觀看,場面非常壯觀。
燈會分為化燈儀式、老龍落位、龍游農戶三部分。龍燈有龍頭、龍身共十二節組成,使用竹器手工扎制成型,然后用五彩紙在上面粘貼各種龍形圖案。胡氏龍燈通過龍頭、龍尾以“騰”“摔”“閃”“躍”等組合成各種舞蹈動作,相傳有七十二套,現傳承下來三十余套,主要動作有黃龍出燈、草里尋珠、金盆撈月等。

上午八點燈會開始,現場陣容浩大,鑼鼓喧天,每到一戶,都張燈結彩,燃放煙花爆竹、祈愿風調雨順、生財求子。 燈會上,花元村村民朱貴男說:“這場面人氣還差著點呢,過年的時候村民都在家,每次燈會現場人擠人,走都走不開。現如今燈會還靠著我們老一輩撐著,以后可得讓村里的年輕人繼承發揚這項優良傳統文化。”
花元胡氏龍燈始于明末清初,相傳有一年發洪水,從長江上游飄來一只龍頭和龍尾,龍頭上刻有“江西瓦屑塤”字樣。胡氏先人遂請回家中,并在練潭河畔建龍王廟,花元胡氏龍燈由此傳承下來,歷經歲月滄桑,龍尾托子保存到今天,市博物館即將對其收藏展覽。
為了切實保護這項優良傳統文化,2009年花元村胡氏龍燈成功申報安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區文化館對燈會活動進行全程跟蹤,收集大量文字、影像和照片資料,并進行整理歸檔。成立花元胡氏龍燈燈會組織,設會長一名,主持管理燈會日常事務,建立財務制度;增加資金投入,加大對花元胡氏龍燈保護力度,爭取安徽省項目保護。
胡氏龍燈會長胡忠富說:“胡氏龍燈綜合了極高的手工技藝和舞蹈藝術,表達了廣大群眾對龍文化的崇拜和敬仰,寓含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豐富了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作為會長,我一定會全力傳承好這項傳統文化,永遠留存。”(儲千千)
上一篇:4月27日安慶晚報不出遠門盡覽荷蘭風情
下一篇:大橋街道外環北路(眉山段)搶抓征遷 決戰360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