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宜秀區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利益作為第一追求,全力推行“四個一”群眾工作法,努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真正把服務做到群眾心里,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一“站”方便群眾,拓寬渠道強服務。結合辦公用房清理整頓,區、鄉、村騰出辦公用房掛牌設置各種服務場所,為職工、群眾提供便捷服務。今年區政府在一樓設置醫務室方便機關干部就醫,區司法部門除了在區政府設立法律援助辦公場所外,還在大橋街道芭茅巷社區新建法律援助便民服務大廳,開通了“12348”法律援助咨詢熱線,便于群眾及時求援。各村(居)設立代辦點、法律援助聯絡點等,每天安排人員值班,對群眾訴求和信訪事項登記在冊,采取“相關材料一次告知,辦理之前一次提醒,上報鄉、區一步到位”的方式,在村(居)務公開欄內和代辦點上公開代辦事項、辦事流程、村(居)干部輪值表,群眾可以直接在家門口辦理一些簡單事項。
一“臺”曬曬業績,比學趕超促發展。依托區內新型媒體平臺,通過整合網絡、電視、報紙等媒體資源,建立”“臺賬”定期曬工作業績等多種形式,營造“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的競爭環境。在《宜秀網》公示公告欄中,動態發布區、鄉重點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等重點工作任務和進度;利用手機短信平臺每天公布今年開春以來實施的“森林防火、殯葬改革、綠色長廊、三線三邊”等重點工作實施進度;在電視平臺專門開辟《轉作風、促效能、話發展》電視訪談欄目,以現場采訪形式,對區政府組閣局(委)、6個鄉鎮(街道)以及三大平臺的主要負責同志進行訪談,及時反映各地各單位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統籌兼顧、注重結合,高效完成本單位年度工作任務的務實作風和發展舉措;在鄉鎮政府電子顯示屏上及時公示工作安排及重點項目建設等,以“倒逼”機制實行掛圖作戰,限時辦結,激發鄉鎮(街道)比學趕超的工作熱情和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
一“志”記錄工作,跟蹤問效抓落實。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該區區、鄉、村各級干部職工每人一本工作學習日志,專門用于記錄每天工作要點、完成情況、走訪群眾記錄及工作思考,促使干部工作量化記錄、有據可考。為確保全區各項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得到落實,區委每兩周定時召開一次書記碰頭會,區政府每周召開一次常務會議,各鄉鎮(街道)、三大平臺、區直各部門、村居全部推行一周一例會,研究部署近期主要工作,并對各級黨政班子成員、分管干部工作日志一查一點評制度,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在點評中,讓干多、干好的干部更有工作勁頭,讓不干、少干的干部坐不住,真正讓干部“走”下去,上門為群眾服務。
一“箱”收集民意,群眾意見不白說。區級領導定期在信訪部門開門接訪,認真了解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除此之外,還在區、鄉兩級政府、各部門單位、行政村辦公樓或便民服務大廳內設置意見箱,同時在網絡上公布意見征集熱線和電子郵箱地址,廣泛搜集民情民意,指派專人負責意見箱工作,及時收集、整理和登記群眾意見,同時建立登記銷號制度,對辦結的事件及時登記并銷號,確保群眾意愿“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針對區機關干部路途較遠方便群眾辦事有影響的問題,將上班時間進行合理調整;并在森林防火期間,取消機關干部雙休日,以方便群眾辦事。截至目前,該區對收到群眾反映的問題均能按照執行政策予以解決,對暫不符合政策條件的訴求做好解釋工作,問題解決率近90%,群眾滿意率達95%以上。
(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