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1日全市啟動殯葬改革至今,已經過去三周多時間。目前,我區境內未發生一起因群眾不能接受、不能理解而引起的糾紛,全區新亡人員無一例土葬情況發生。這與區、鄉民政部門全體干部職工與群眾面對面的交流、對具體事情的身體力行分不開,他們以耐心細致的工作,溫暖貼心的服務踐行著黨的群眾路線。
殯葬改革剛剛啟動,我區就組成了由區民政局牽頭,各鄉鎮(街道)民政辦以及當地熟悉情況的村民組成的殯葬工作服務隊。他們不怕累,不怕苦,在殯葬改革中打頭陣,沖在工作一線。用自己的熱情和耐心溫暖著這些剛剛失去親人的人們。4月1日當天,羅嶺鎮有三人去世,服務隊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開展政策宣傳,做好家屬思想工作,同時還帶來了衛生院的醫生和派出所的民警,在確認死因后,當場開出死亡證明,并電話通知市殯儀館的車輛,接下來是陪同家屬一道來到殯儀館幫助安排相關事宜,待一切安排妥當后,再送逝者家屬回到家中。這樣的一個流程,他們來來回回不知道跑了多少趟,但絲毫沒有怨言。羅嶺鎮民政辦的程許繼告訴記者:“我們所做的一切,跟他們失去親人的傷痛是不能相提并論的,這種時候他們都能支持政府的工作,我們累一點苦一點算什么。”大橋街道辦事處民政辦的胡曄,是個三十歲的女孩子,剛上任的第五天,凌晨4點就接到第四人民醫院的電話,說大橋辦一位居民去世,她五點就帶著服務隊趕到現場,天剛蒙蒙亮,她沒有絲毫的畏懼,安撫家屬,安排各項工作,在場的所有人都被她的果敢和認真所折服。
為確保殯葬改革工作順利推進,區、鄉民政部門在人少、事多、任務重的情況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奉獻精神,早在清明祭祀期間,區民政局就印發《綠色殯葬文明祭祀倡議書》82000份,《致全區廣大市民一封信》10000份,并通過宣傳車全區范圍內巡回播出;在大龍山鎮、楊橋鎮、大橋街道等祭祀人群集中的四個卡點,開展了兩天的志愿者宣傳活動,使殯葬改革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自4月1日起,區民政局取消了節假日和雙休日,每天安排人員輪流值班,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信息暢通。區、鄉民政部門接到殯葬信息報告后,不論白天黑夜,工作人員都會不辭辛勞趕赴現場,宣講政策,耐心細致做好喪屬思想工作,及時果斷處置突發情況,積極協調與市殯葬服務單位的對接工作,為死亡人員遺體火化安葬提供貼心服務,真正做到讓“逝者安息、生者安慰”,用優質服務贏得群眾對殯改工作的支持。(張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