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高溫無雨,旱情嚴重。各地干群立即投入抗旱救災行動中。在宜秀區抗旱救災的隊伍中,有這樣一群個人。他們幫助群眾打井取水、架設抗旱電線,分級提水灌溉。他們就是抗旱一線的義務服務隊。
8月13日上午10點多鐘,烈日如火炙烤著大地。宜秀區白澤湖鄉大楓社區神墩組村民劉冬花看著汩汩流進自家稻田的清水,開心地笑了。她連聲說:“多虧了柏隊長和他的抗旱服務隊,不然我這兩畝中稻就完了。”在一旁的大楓社區干部程華松說:“現在正是中稻抽穗揚花時期,非常需要水。柏隊長的抗旱服務隊可發揮了大作用啦。”
劉冬花所說的柏隊長叫柏玉發,是大楓社區神墩村民組的組長。自7月下旬發生旱情以來,在外跑運輸的柏玉發就停工在家組織開展取水抗旱。因為神墩村民組地勢比較高,附近沒有任何湖泊,灌溉就只有靠幾口當家塘。今年干旱,水塘里的水早干了。神墩村民組的200畝田地就只有靠打井取水灌溉了。村民組中間有口水井,柏玉發買來水泵日夜不間斷抽水灌溉?墒呛登閲乐兀@口井無法滿足灌溉需要。柏玉發就請有打井技術的羅義順和陳勝年幫忙給村民組打井取水。
在打井現場,記者看到老羅和老陳。頭發花白的老陳使勁揮動著搖柄,從插進土里的鋼管里抽出泥沙。在老陳背后,羅義順光著膀子調試鋼管的位置。老羅告訴我們,為了快速取水,他們直接用鋼管壓進土里,這比打用磚砌的井要省事。打一口這樣的井,至少需要一天時間。他們已經打了10多口這樣的水井。每口井可以滿足7、8畝地的灌溉需要。
就這樣,白天,柏玉發領著打井隊在田間地頭打井。夜晚,柏玉發就守在水井旁看守水泵。一連20多天,老柏沒有睡一個囫圇覺,家里的事情更一點兒也顧不上了。“打井抗旱沒一分錢,運輸生意一天能掙200多。停了20天工,光工資就少了4000多塊,還要倒貼錢。 ”看見泥猴一樣的柏玉發,妻子數落著。
面對愛人的埋怨,“生意上的損失,自己以后多跑兩趟就能掙回來。但莊稼耽誤幾天就耽誤了一季,損失就大了。 ”柏玉發解釋說。
程華松告訴我們,在大楓社區像柏玉發這樣的義務抗旱服務隊還有2個。尖莊組70歲的老村民組長金漠松帶領幾位留守老人組成抗旱服務隊,用3臺10千瓦的水泵從石塘湖里分三級提水灌溉。還有光明組的60歲老黨員王付虎帶領大家架起2000米的臨時抗旱電線,解決了抗旱燃眉之急。他們都是義務為群眾辦事,不多收大伙一分錢。(陳秀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