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下旬以來,我市持續晴熱高溫,基本無雨,土壤墑情急劇下降,旱情十分嚴重,且有持續發展的趨勢。楊橋鎮已有1.2萬畝農作物受旱,其中水田受旱面積約0.8萬畝,重旱面積2000畝,旱地受旱面積約0.25萬畝,果樹受旱面積約0.15萬畝。面對旱情嚴峻,該鎮上下積極行動起來:一是鎮防指深入一線,查災情指導抗旱工作,特別是黨委書記董澤政、鎮長劉迎春親臨一線。二是會同村(社區),充分發動群眾,主動作為,消除僥幸心理,克服靠天等雨的思想,增強主動抗旱意識。三是對抗旱重點村,鎮駐村科干和工作同志親臨現場,著力解決抗旱難題。四是相關部門密切配合,保證通信暢通,電力正常供給等。到目前為止,全鎮投入抗旱資金約135萬元,抗旱用電12萬度,參與抗旱人數0.3萬人次,啟動固定抗旱泵站20處,移動抗旱設備約200余臺套、清淤開挖溝渠約5公里。特別是:溪安村和鹿山村書記、主任連續一周置身抗旱一線,帶領群眾采用多級泵提水,使得2000余畝農作物旱情得以緩解;龍山社區在實施多級提水的同時,對抗旱死角金坂組的100余畝田塊,主動同水產養殖戶協調水源;宣店社區和花山村兩委充分發動群眾挖滲水宕,用水泵抽水灌溉,初步緩解了近500畝作物旱情;楊橋社區自籌資金近5萬元購買2臺水泵、解決了四清圩1200畝的提水灌溉問題;其他村也相應地采取多種抗旱措施,保苗保收。
目前,該鎮已啟動抗旱預案四級響應,把抗旱工作作為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來抓:一是主要領導親自過問,分管領導和駐村科干堅守崗位;二是會同村(社區),統一調度庫存水源;三是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加大資金投入,增加各種抗旱設備,廣辟抗旱水源,做好持久抗旱的準備;四是積極化解用水矛盾,確保生活生產用水。
面對旱情,鎮、村兩級有信心在區防指的關心指揮下,主動作為,高效運轉,克難攻堅,一定打好這場抗旱救災的攻堅戰。(方敬東 何華 張文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