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多舉措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日期:2013-07-23 14:57:09 來源: 點擊:
近年來,宜秀區立足區位、資源、產業優勢,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主題,以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為重點,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舞龍頭、建基地、活中介、促增收,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步伐明顯加快,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連續五年在全市農業產業化工作評比中位列宜城板塊第一,全區擁有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34家,年產值億元以上企業5家,5000萬元以上10家,全區龍頭企業實現生產總值33億元,同比增長12.7%,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收入的24.5%。
舞龍頭。該區整合優勢資源,發展了一批上連市場、下連基地的農業龍頭企業,龍頭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如季牛水產養殖公司已成長為集水產養殖、加工、銷售、休閑漁業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企業,建有國家級水產良種場,是安慶重要的商品魚蟹生產基地之一,產品遠銷北京、福建、“長三角”等地,成為全市水產行業效益最佳企業和利稅大戶之一;金隆園公司提高產品附加值,打入國際市場,帶動宿松、望江、大觀等地蔬菜基地2萬畝,年營銷收入達億元;龍泉生態農林公司發展循環農業經濟,建立產學研共同體,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家庭農莊轉變,公司推廣種植藍莓、桑椹、核桃、楊梅、瓜蔞、銀杏樹、紅豆杉等20多個品種,新建農業生態旅游功能區80畝。蘭鑫溫室花卉年生產銷售蝴蝶蘭、紅掌等盆栽和鮮切花80萬株,為進一步拓展花木產業鏈,擬入駐正在籌建的五橫花卉苗木大市場,規劃建設850畝的龍山生態農業示范園,逐步將花卉苗木生產銷售與旅游觀光、農家樂休閑融合發展。
建基地。該區適應城市需求,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發展城需型農業,產業發展快速集聚。沿大龍山脈建立林果茶葉基地,依托破罡湖、石塘湖、菜子湖建立優質水產品、水生蔬菜和水禽生產基地,白澤、大橋均已建成10萬只商品蛋雞養殖基地,畜牧業規模養殖占總產半數以上。余灣水果、余墩花木根雕、白澤蓮藕、芭茅四季蔥、楊亭 有機茶等“一村一品”亮點紛呈,“農家樂”休閑農業及鄉村旅游蓬勃發展。旺旺、五谷香、黃梅飄香、家德福、香飄飄、良絲益友、佳美飲料等食品加工企業已經形成產業集群。該區也因此獲得全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稱號。
活中介。該區切實加強監管,嚴抓農產品生產、質量、銷售各個環節,架起產供銷一體的鏈條,取得良好經濟效益。全區已建設6個農產品交易市場,青園農機市場為同類市場全省第一、華東最大,圣橋瓜果市場交易量占全市九成以上,年交易額達億元。農民經紀人隊伍規模龐大,緊密聯結市場和農戶,推進大米、水產品等外銷京滬及周邊省會城市。與此同時,該區還依托協會組織,把分散農戶組織起來,以技術和信息服務為紐帶,組建覆蓋全區各地的農民協會和合作組織36家。永興農機合作社、羅嶺土地流轉合作社、龍祥水產養殖合作社評為省級農業專業合作社,鮑沖土地流轉專業合作社等6家合作社榮獲市級優秀農業專業合作社稱號。
促增收。強抓品牌和標準體系建設,在擁有現有品牌的基礎上,區內各龍頭企業加快新品種開發和成果轉化,上馬技改項目,促進產品升級改造,新技術、新品種進一步得到推廣應用,確保企業增產、增收。先后引進甜玉米、太空蓮、高山茭白、蝴蝶蘭、翹嘴紅鲌、黃顙魚、三元雜交豬等十幾個新品種,綠仙生態公司引進新型優質品種后,形成全市最大的優質果蔬種植、加工、儲藏、銷售為一體的企業。成功申報無公害農產品及生產基地4家,3家企業獲得國家“綠色食品”、“無公害產品”認證。填補了安慶市三區“三種食品”的空白。2012年,該區農民人均純收入9410元,有一半收入都來自農業產業化經營。
(曾凡亮 方華)
上一篇:走出去 引進來 宜秀區招商引資工作特色明顯
下一篇:市總工會主席姚永恒來我區開展夏季送清涼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