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常艷 本報通訊員 陳秀根(4月24日安慶日報)
近些年來,安慶市中心城區的加速擴張,城市建設中原有的大量墳墓急需遷出,加上全市殯葬改革尚未啟動,群眾觀念落后、非法利益驅使、公益性公墓建設滯后等原因,導致我市不少山場出現“青山白化”,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日益遭到破壞。在宜秀區,由于山場資源豐富,便于葬墳的特殊地理條件,導致大龍山一帶“青山白化”現象嚴重。治理“青山白化”,不僅僅能改善視野環境,還是保護生態和建設美好鄉村重要舉措。
自4月1日全市啟動“青山白化”整治以來,宜秀區上下聯動掀起了一場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的新熱潮,在“三沿五區”特別是高速沿線的八個重點區域,從植樹護綠、加強管護、加大宣傳等方面進行管控。目前已為青山播種綠植近4萬株。

為青山再披綠衣
●宜秀區林業部門對合安高速沿線的蝦子山片、高速橋片、老虎山片等重點整治區域460畝進行先期治理,按城市綠化標準,以見縫插綠、立體種植的方式,栽植常綠大喬木、配置竹林和小灌木,達到綠化和遮蔽效果。
4月19日,宜秀區大橋街道眉山村蝦子山。合安高速從它的山腳下繞山而過,車輛來往頻繁。在一個月前,這里的山坡還是光禿禿地一片,散布在山坡上的“白點”格外顯眼。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整治,這里已經是另一番景象。
站在山腳下,山坡上曾經顯眼的“白點”已經難以看見。高4、5米的蜀檜、雪松連成一道道綠墻,圍墓地栽種。每個樹都用木寸綁住,在提高成活率的同時,也起到固定的作用。
蝦子山高速沿線段的整治已經基本完工,大龍山鎮桃元社區齊家山的整治正在進行。記者看到,兩卡車的蜀檜已經運到山下,7、8個工人帶著手套,接過車上的蜀檜,便扛在肩上,運往山上栽種。雖然蜀檜看上去不大,但因為每棵樹的根部都有一個大土球,所以盡管只有1米高,一般每棵樹的重量均在70斤左右,而大一些的蜀檜則要6個人才能抬起。
為保證成活率,澆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開!”村民朱順才朝著山下喊了一聲,水泵開動,水流在管子中源源不斷地噴涌而出。朱順才拖著上百米的管道,挨個給栽種的樹木澆水。由于面積大,水管長,光澆水就需要5個人。“目前有100多名工人在山上工作,除了基地的工人之外,周邊的群眾也積極參與進來了。”桃元社區林業大戶朱慶文說,“目前齊家山已經種樹600余棵,還要600棵左右就能完工。”
在舒家山記者看到,從外面運來的黃泥土堆在了山腳下,由于這里特殊的地理情況,除了搬樹上山之外,還必須挑土。在山上記者看到,山坡上挖好的石宕一個挨著一個,旁邊擺放著準備種植的蜀檜,挑土的村民們將挑著上來的土堆在石宕旁邊,等待栽種。
宜秀區林業局局長查選國告訴記者,從4月5日開始,宜秀區林業部門對合安高速沿線的蝦子山片、高速橋片、老虎山片等重點整治區域460畝進行先期治理,按城市綠化標準,以見縫插綠、立體種植的方式,栽植常綠大喬木、配置竹林和小灌木,達到綠化和遮蔽效果。
大戶造林保95%成活率
●以大戶造林的模式進行管理,就是防止青山白化的現象出現反復。大戶承包之后,除了包種植,還要包成活率,及時發現及時補種,年底結賬時,成活率必須達到95%以上。
4月19日傍晚,醞釀已久的一場雨來了。對于朱慶文等承包山頭的林業大戶來說,這是一場及時雨。這場雨,不僅大大提高了剛剛種下去的幾千株蜀松、雪松的成活率,也讓部分取水、澆水困難的山頭,得到了雨水的滋潤。
朱慶文是個林業大戶,在這次“青山白化”整治中,他承包了齊家山、老虎山和夫子嶺三個山頭的植綠工程。提起這次工程最讓他頭疼的問題,他說,一個是土,一個是水。而這幾乎是所有“青山白化”整治點面臨的普遍問題。
位于大龍山鎮桃元社區的齊家山,屬沙質土,但因為有著“前有照、背有靠”的民間說法,這里的墓地不少。星星點點地散落在山坡上。上山的路只有多年踩出的羊腸小道。小道上植被已經踩平,裸露出來的是較為松軟的沙質土。
“為了提高這種土質植物的成活率,我們就必須大量澆水。”朱慶文說,“但這里山勢較高,水壓不夠,我們用了三個水泵,采用三級提水的方式,保證給每一棵種下的樹澆上水。”
與齊家山相比,舒家山的情況則更為特殊。石質山的舒家山不高,但沿線卻很長。全山幾乎都是石頭,這給栽種樹木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在舒家山記者看到,沿著山坡向上走,兩邊全是已經打好的石宕,幾乎看不到任何泥土,對種植樹木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宜秀區林業局工程師高中勝告訴記者,每一個石宕的寬度都在1米,深80公分左右,采用風鎬打洞的形式打出來的,再從別的地方運土,在石宕中栽種,工程量和工程難度比其它幾個點要大。同時,舒家山雖然不高,但沿線長上千米,需要4、5個水泵進行加壓提水。
在老虎山山腳下,記者看到了兩個大深坑。朱慶文告訴記者,老虎山附近沒有水源,只有一個遠在400米外,建高速時留下的蓄水池,為了引水過來澆灌,他們先在山腳下挖了一個蓄水池,將400米外的水先引到蓄水池中,再通過高壓水泵,從這個蓄水池中提水作業。
“為了將來長期考慮,我們又在山下挖了兩個蓄水池,將來澆水就不愁水源問題了。”朱慶文說。
查選國告訴記者,以大戶造林的模式進行管理,就是防止青山白化的現象出現反復。“大戶承包之后,除了包種植,還要包成活率,及時發現及時補種,年底結賬時,成活率必須達到95%以上。”
登記、巡查、宣傳一個不少
●自4月1日全市啟動“青山白化”整治以來,在“三沿五區”特別是高速沿線的八個重點區域,從植樹護綠、加強管護、加大宣傳等方面進行管控。
在大橋街道眉山村蝦子山西側山坡,記者看到了頭戴紅色遮陽帽的蘇傳政和潘傳祥。他們受大橋街道眉山村委會委托對這片山上的墳墓進行摸底登記。他倆一人拎著一個塑料袋,手拿著厚厚一疊“登記表”,順著山坡上的墓地挨個登記著。將墓主姓名、墓地類型及立碑時間等有關信息填寫完畢后,便用毛筆,蘸點紅漆,在不顯眼的地方,將墓地編上號,再用相機拍下照片。今天,是他們做登記員的第六天,剛剛登記完第387號的有關信息。
面積大,墓地多,且無規則,這給蘇傳政和潘傳祥的登記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難度。也相當耗時間。從早上7點半到晚上5點半,除了中午回家吃午飯的時間之外,其余時間他們都在山上。“剛開始一天登記不了幾個,后來幾天找到了規律,一天能登記100個左右。”蘇傳政說。
像蘇傳政和潘傳祥這樣的登記員,在宜秀區各鄉鎮(街道)都有。并以村為單位,以村民自報和村干部挨家挨戶逐組、逐山、逐地核準的方式,對“三沿五區”墳墓的數量進行編號登記,建立臺帳和電子檔案。而調查摸底只是“管”的第一步。
管理的第二步便是巡查,記者了解到,由鄉村干部、護林員、殯管信息員組成的鄉村聯防隊對主要山區、墳區加大巡查力度,進行不間斷的巡查,確保無新建墳、擴建墳和翻新墳。
“目前,已經建立村(社區)每日巡查、鄉鎮(街道)定期巡查、城管執法隊督察的三級聯動巡查制度。”宜秀區民政局龍大華告訴記者,“從整治啟動當天開始,每天都有人員在整治點巡邏。目前已經制止兩處新建墳墓。”
“目前在農村,很多人的傳統觀念還是棺葬,并且在自留地或是附近山頭私自建墳墓的行為很普遍,要想改變這個現狀,必須從思想上加強宣傳。”龍大華告訴記者,自從開始“青山白化”整治以來,涉及到的大龍山、楊橋和大橋辦事處三個鄉鎮8個整治點的就開始了各種宣傳工作。
在桃元社區林場,記者看到了張貼在墻上的一張《致全鎮人民的一封信》,信中把“青山白化”防控工作的目的、意義、方法和措施詳細告知村民。而在大龍山鎮桃元社區,隨處可見“清理亂建墳墓 建設生態村”的標語及橫幅,還有宣傳車,在各村進行流動宣傳。
“經過大力的宣傳,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也得到了不少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逐漸改變村民們的觀念。”龍大華說。
疏堵結合 將建兩處公益性公墓
●治理“青山白化”,不僅僅改善視野環境,還是保護生態和建設美好鄉村重要舉措。宜秀區把“青山白化”防控與推進公墓建設結合起來,倡導“生態葬法”,將再建設2處公益性公墓,目前,公墓的選址工作正在進行。
由于近些年來,安慶市中心城區的加速擴張,城市建設中原有的大量墳墓急需遷出,而安慶市所轄三區中,宜秀區山城資源豐富,便于葬墳的特殊地理條件,加上全市殯葬改革尚未啟動,群眾觀念落后、非法利益驅使、公益性公墓建設滯后等原因,導致宜秀區境內大龍山一帶“青山白化”現象嚴重,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日益遭到破壞。“治理‘青山白化’,不僅僅改善視野環境,還是保護生態和建設美好鄉村重要舉措。”宜秀區委書記李順琪在全區青山白化防控工作會議上強調。
記者在宜秀區青山白化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了解到,宜秀區已建立了區、鄉鎮街道、村、村民小組、村民五級聯動體系和區級領導聯系村(社區)、部門包保制度。擬定了《青山白化防控工作實施方案》、《安慶市宜秀區青山白化綠化治理實施方案》。自4月1日開展整治工作以來,將“三沿五區”作為重點,對合安高速沿線重點整治區域,已有的墳墓通過高速公路兩側豎廣告牌、隔間墻和山體植樹綠化的方式,對墳墓進行遮掩,同時由組織專人進行現有墳墓的摸底,并成立聯防隊,每日巡查監管,嚴防違規新墓建設。
據宜秀區“青山白化”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報顯示,截止4月22日,宜秀區共植樹37000余株,巡查阻止亂埋亂葬2棺,墳墓摸底登記19982穴。
“由區民政部門摸底管一批,林業部門綠化治理遮一批,城管執法部門巡查堵一批的方式對青山白化現象進行整治。但光堵不行,還必須疏堵結合。”宜秀區區長婁雪松告訴記者,目前,宜秀區已經把“青山白化”防控與推進公墓建設結合起來,倡導“生態葬法”,并按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將再建設2處公益性公墓,目前,公墓的選址工作正在進行,確保6月底前開工建設。